枘鑿方圓
成語拼音
- ruì záo fāng yuán
枘鑿方圓成語解釋
- 枘、鑿,榫頭與卯眼。一方一圓,則無法投合。比喻不調協,抜格不入。
典故出處
- 明吾邱瑞《運甓記棄官就闢》一官寥落誤儒紳,枘鑿方圓迕世情。”
成語典故
- 畢箕風雨難憑準,枘鑿方圓費彌縫。★清錢謙益《續次敬仲韻》之二
成語造句
- 他試圖將兩種截然不同的理念融合在一起,卻發現根本是枘鑿方圓,難以成功。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宋玉的文人。宋玉才華橫溢,能言善辯,深受楚王的賞識。
當時,楚國的朝堂之上,存在着各種不同的觀點和主張。宋玉秉持着自己的理念,試圖爲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然而,他的想法和建議常常與其他大臣們產生衝突。
有一次,楚王問宋玉:“爲何你總是與羣臣格格不入呢?”宋玉思索片刻,回答道:“大王,這就好比一個木匠製作器具。木匠手中有榫頭和榫眼,榫頭若是方形,榫眼就得是方形;榫頭若是圓形,榫眼就得是圓形。若是榫頭是方形,卻要將其插入圓形的榫眼,那必然是格格不入,無法契合。這就如同我與其他大臣們的想法,彼此就像枘鑿方圓,難以融合。”
宋玉進一步解釋說:“我的主張和建議都是基於對國家長遠利益的考慮,也許在當下看起來與衆不同,但這並非是我故意標新立異。而是因爲衆人所追求的可能只是眼前的利益,而我看到的是未來的發展。所以纔會造成如今這般猶如枘鑿方圓的局面。”
楚王聽後,若有所思。他開始重新審視宋玉的觀點,並意識到在治國理政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統一的意見,而應該廣泛聽取各種不同的聲音,從中辨別出真正有利於國家的策略。
宋玉以“枘鑿方圓”的比喻,清晰地表達了自己在朝堂之上的處境,也讓楚王對羣臣的意見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而這個故事也流傳開來,成爲了後人在面對觀點分歧和難以融合的情況時,所常常引用的一個典故,提醒着人們要理解和尊重差異,以更加包容和明智的態度去處理問題。
枘鑿方圓-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