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詐搗虛

成語拼音

sā zhà dǎo xū

撒詐搗虛成語解釋

指說謊騙人。

典故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一回祖師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裏修甚麼道果。”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平日裏總是巧言令色,行爲鬼祟,讓人懷疑他在撒詐搗虛。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繁華城鎮,有兩個聲名狼藉的人物,一個叫張三,一個叫李四。這兩人平日裏遊手好閒,專靠坑蒙拐騙爲生。 城中有一位富商,名叫王貴。他通過多年的苦心經營,積累了豐厚的家產。張三和李四聽聞王貴富有,便打起了他的主意。 一天,張三裝作偶然在街頭與王貴相遇,他滿臉堆笑,對王貴百般奉承。王貴見他態度殷勤,起初並未在意。但張三巧舌如簧,逐漸贏得了王貴的一些信任。 隨後,張三便向王貴透露了一個所謂的“賺錢良機”。他聲稱自己有內部消息,在城外的某個地方發現了一座寶藏,只要投入一些資金,便能獲得數倍的回報。王貴心中一動,但仍有幾分懷疑。 就在這時,李四登場了。李四假扮成一位尋寶歸來的富商,身着華麗服飾,手持珍貴寶物。他故意在王貴面前炫耀自己的收穫,並暗示這一切都得益於張三提供的信息。 王貴見狀,終於心動。他拿出了一大筆錢財交給張三和李四,滿心期待着能夠獲得豐厚的回報。 然而,張三和李四拿到錢後,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王貴這才如夢初醒,明白自己中了他們的圈套。 此事傳開後,人們紛紛指責張三和李四撒詐搗虛,這種行徑實在爲人所不齒。在古代的典籍中,也曾有諸多類似的記載,那些靠欺騙手段謀取私利之人,最終都沒有好下場。正如《論語》中所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張三和李四這樣的小人,雖能得逞一時,卻終究逃不過正義的審判。 這個故事警示着世人,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輕易被他人的花言巧語所迷惑,以免落入撒詐搗虛之人設下的陷阱。

撒詐搗虛-成語圖片

撒詐搗虛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