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拗六

成語拼音

sān bù niù liù

三不拗六成語解釋

指少數人拗不過多數人。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即便他據理力爭,可對方人多勢衆,最終還是三不拗六,他只能妥協。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兩戶人家,一戶姓張,一戶姓王。這兩家平日裏相處還算融洽,但因爲一件事,卻產生了不小的矛盾。 事情的起因是小鎮外的一塊肥沃土地。這塊土地一直沒有明確的歸屬,張王兩家都覺得自己有資格擁有它。於是,雙方都派出了家中的壯丁去開墾種植,都聲稱這地是自家的。 張家覺得自己家族在小鎮上定居的時間更長,理應得到這塊土地。而王家則認爲,自家人口衆多,勞動力充足,更有能力開發和利用好這塊土地。 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論不休。隨着時間的推移,矛盾越來越激烈,從最初的口舌之爭發展到了肢體衝突。 鎮裏的長輩們看到這種情況,紛紛前來勸解,希望雙方能夠冷靜下來,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然而,張王兩家都在氣頭上,根本聽不進去。 就在局面即將失控的時候,一位路過的書生聽聞了此事。這書生飽讀詩書,見識廣博,他決定出面調解這場糾紛。 書生先是找到張家,誠懇地說道:“張家啊,雖然你們定居時間長,但是土地的歸屬不能僅僅憑藉這一點來判定。大家都是鄰里,何必爲了一塊地鬧得不可開交,傷了和氣呢?”張家的人聽了,心裏有些動搖,但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 書生又來到王家,說道:“王家啊,你們人口衆多是優勢,但也不能憑藉人多就強佔土地。鄰里之間應當相互扶持,而不是相互爭鬥。”王家的人也陷入了沉思。 見雙方的態度有所緩和,書生把兩家人召集到一起,說道:“大家都各退一步,共同商量一個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總比這樣僵持下去要好。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如果一直這樣爭鬥下去,不僅傷了和氣,還會影響到整個小鎮的安寧與和諧。” 最終,在書生的耐心勸解下,張王兩家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不再固執己見。他們共同協商,將土地平均劃分,各自耕種一部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矛盾和爭議時,不要一味地固執己見,堅持自己的想法,要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相互理解和包容。正所謂“三不拗六”,少數終究難以違抗多數人的意見。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紛爭,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環境。

三不拗六-成語圖片

三不拗六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