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明之痛
成語拼音
- sàng míng zhī tòng
喪明之痛成語解釋
- 喪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兒子,哭瞎眼睛◇指喪子的悲傷。
典故出處
- 《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
成語典故
- 同寅當中,一人傳十,十人傳百,已經有許多人知道他遭了喪明之痛”。★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七回
成語造句
- 他經歷了諸多磨難,在親人離世時,那種撕心裂肺的感受,無疑是喪明之痛。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位名叫子夏的學者。子夏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之一,他學識淵博,品德高尚,深受孔子的讚賞和同窗們的敬重。
子夏在年輕時,滿懷熱忱地投身於學問的探索和道德的修養之中。他跟隨孔子周遊列國,聆聽孔子的教誨,不斷積累知識和智慧。
後來,孔子逝世,子夏悲痛萬分。然而,他牢記孔子的教誨,決心將孔子的思想傳承下去,致力於教育事業,培養了衆多的弟子。
隨着歲月的流逝,子夏也漸漸老去。有一天,他的兒子不幸去世,這給子夏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哀,讓子夏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之中。他整日以淚洗面,神情憔悴,視力也因此受到了極大的損害,最終雙目失明。
他的朋友們和弟子們都紛紛前來探望和安慰他。有人說:“子夏先生,您要節哀順變,保重身體啊。”子夏卻長嘆一聲說道:“吾離羣而索居,亦已久矣。今吾子之逝,乃吾喪明之痛,此痛深入骨髓,難以釋懷。”
子夏的喪明之痛,並非僅僅是因爲失去了兒子,更是因爲他對人生無常的感慨,對命運多舛的無奈。他深知生死有命,但情感上卻難以接受這樣的殘酷現實。
在古代的典籍中,如《禮記·檀弓上》就有記載:“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這一記載,讓子夏的喪明之痛成爲了千古流傳的典故,用以形容那些失去親人或遭遇重大打擊而極度悲痛的心情。
在我們的人生中,或許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痛苦和挫折,但正如子夏那般,即便承受着喪明之痛,也不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和對真理的追求。我們應當從痛苦中汲取力量,讓心靈在磨難中得到錘鍊和昇華。
喪明之痛-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