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厲內荏
成語拼音
- sè lì nèi rěn
色厲內荏成語解釋
- 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更,內心虛弱。
典故出處
- 《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穿窬之盜也與。”
成語典故
- 他跑遍租界的各處,觀察了帝國主義爪牙的色厲內荏的窘態。(葉聖陶《英文教授》)
成語造句
- 他平時在衆人面前表現得囂張跋扈,可一旦遇到真正的難題,就立刻顯露出了色厲內荏的本質。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局勢動盪不安。
有一個小國,其國君名叫衛莊公。衛莊公爲人剛愎自用,外表看起來威風凜凜,對臣下和百姓總是擺出一副嚴厲苛刻的模樣。
在處理國家政事時,衛莊公常常大聲斥責大臣們,稍有不順從他心意的,便會遭到嚴厲的懲罰。他在朝堂之上,總是高聲呼喝,似乎有着無盡的權威和力量,讓人不敢輕易違抗。
然而,在面對強大的鄰國威脅時,衛莊公的真實面目便逐漸顯露出來。當敵國大軍壓境,氣勢洶洶地要求割地求和時,衛莊公內心充滿了恐懼和不安。他雖然在表面上依舊強裝鎮定,試圖以強硬的態度應對,但實際上卻六神無主,根本拿不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在與大臣們商討對策的過程中,衛莊公的言語開始變得猶豫不決,失去了往日的果斷和堅決。他一方面擔心拒絕敵國的要求會引發戰爭,導致國家遭受滅頂之災;另一方面,又不甘心輕易地割讓土地,損害國家的利益。這種內心的矛盾和恐懼,使得他在決策時舉棋不定,左右爲難。
最終,由於衛莊公的色厲內荏,既沒有能夠堅定地抵抗敵國的侵略,也沒有能夠通過巧妙的外交手段化解危機。他的國家在敵國的逼迫下,不得不割讓了大片土地,人民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只是外表強硬,而內心虛弱,缺乏真正的勇氣和智慧,那麼在關鍵時刻往往無法應對困難和挑戰。真正的強者,應當具備堅定的信念、勇敢的內心和卓越的智慧,而不是僅僅依靠表面的威嚴來掩蓋內心的恐懼和無力。正如衛莊公,他的色厲內荏最終導致了國家的不幸和人民的苦難。
色厲內荏-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