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仁行違

成語拼音

sè rén xíng wéi

色仁行違成語解釋

表面上主張仁德,實際行動卻背道而馳。

典故出處

《論語·顏淵》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表面上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卻做着違背道德的事,這種色仁行違的行爲實在令人不齒。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誠的年輕人。李誠生得儀表堂堂,平日裏總是滿口仁義道德,對鄰里鄉親也表現得極爲友善和熱情,因此在衆人眼中,他似乎是一個品德高尚、宅心仁厚之人。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事情逐漸揭示了李誠真實的面目。有一次,小鎮上的一位孤寡老人丟失了自己積攢多年的財物,生活陷入了困境。衆人紛紛伸出援手,想要幫助老人度過難關。李誠在這個時候表現得尤爲積極,他大聲地宣稱自己會全力幫助老人找回財物,並且會照顧老人的生活。 可是,當人們真正開始尋找財物的線索時,李誠卻總是找各種藉口推脫參與實際的尋找工作。他口口聲聲說關心老人,卻在行動上不見絲毫的付出。 又有一回,小鎮遭遇了洪災,許多房屋被沖毀,百姓們流離失所。大家齊心協力組織起來重建家園,李誠再次站出來,慷慨激昂地發表了一番動人的演說,表達了他對家鄉的深厚感情以及重建家園的堅定決心。然而,在實際的勞動中,他卻總是偷懶耍滑,幹一會兒就找藉口休息,甚至還偷偷將一些重建用的物資據爲己有。 慢慢地,人們開始察覺到李誠的言行不一。他嘴上說着仁義道德,行爲上卻完全違背了自己所說的話。正如孔子所言:“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李誠這種“色仁行違”的行爲,最終讓他失去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曾經對他寄予厚望的鄉親們,如今都對他感到失望和憤怒。李誠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爲時已晚,他的名聲已經敗壞,無論他如何努力彌補,都難以挽回曾經在人們心中樹立的良好形象。 這個故事警示着我們,真正的仁德應該體現在實際行動中,而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華麗言辭。若只是表面裝作仁義,而行爲卻與之相悖,終究會被人識破,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色仁行違-成語圖片

色仁行違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