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善惡惡

成語拼音

shàn shàn wù è

善善惡惡成語解釋

稱讚善事,憎惡壞事。形容人區別善惡,愛憎分明。

典故出處

《史記·太史公自序》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

成語典故

久聞劉景升善善惡惡,特往謁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

成語造句

社會的進步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能秉持公正之心,做到善善惡惡,不偏袒邪惡,弘揚善良。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動盪。 有一個小國,名叫衛。衛國的國君衛靈公雖然在治理國家上有一定的才能,但在用人和判斷是非方面卻常常搖擺不定。 衛國有一位大臣叫史魚。史魚爲人正直,敢於直言進諫。他看到衛靈公身邊有一些諂媚逢迎的奸臣,常常矇蔽衛靈公的視聽,導致國家的政策出現偏差。史魚多次向衛靈公進言,希望他能夠遠離這些奸臣,任用真正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然而,衛靈公並沒有把史魚的話放在心上。 史魚深知,國家的興衰往往取決於國君能否善善惡惡,明辨是非。他憂心忡忡,卻又無可奈何。在他病重之時,他把兒子叫到牀前,囑咐道:“我身爲臣子,未能讓國君做到善善惡惡,這是我的失職。我死之後,你不必爲我舉行隆重的葬禮,只需把我的屍體放在窗戶下,以此來警醒國君。” 史魚死後,他的兒子按照他的遺言做了。衛靈公前來弔唁,看到史魚的屍體放置在窗戶下,感到十分驚訝和不解。史魚的兒子便將父親的遺言告訴了衛靈公。衛靈公聽後,深受觸動,反思自己過往的行爲,意識到自己在善善惡惡方面的不足。 從此之後,衛靈公開始重新審視身邊的大臣,疏遠那些奸臣,提拔了一批有才能、品行端正的人。衛國的政治逐漸清明,國家也呈現出繁榮昌盛的景象。 正如《論語》中所云:“吾日三省吾身。”衛靈公能夠及時反思,改正錯誤,做到善善惡惡,使得衛國得以發展。而史魚以其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精神,爲了國家的前途不惜以死相諫,這種精神也被後世傳頌。 在歷史的長河中,善善惡惡是每一個統治者都應該具備的品質。只有明辨善惡,賞善罰惡,才能使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善善惡惡-成語圖片

善善惡惡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