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成語拼音

shàn yǒu shàn bào,è yǒu è bào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成語解釋

謂行善和作惡到頭來都有報應。

典故出處

《纓絡經·有行無行品》又問目連‘何者是行報耶?’目連白佛言‘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成語典故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

成語造句

他一生作惡多端,從不悔改,最終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那些一直心懷善意、幫助他人的人則收穫了幸福和安寧,這正應了那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在這個國家的一座小城之中,生活着兩個性格迥異的人,一位名叫李善,另一位名叫趙惡。 李善是一個心地善良、樂善好施之人。他的家境雖不富裕,但他總是竭盡所能去幫助那些身處困境的人們。每當鄰里之間有人遇到困難,他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有一次,城中突發火災,許多人家的房屋被燒燬,無家可歸。李善不僅拿出自己家中爲數不多的積蓄,幫助受災的家庭重建家園,還主動幫忙尋找臨時的住所,讓他們得以遮風避雨。他的善舉傳遍了整個小城,人們對他充滿了感激和尊敬。 而趙惡則是一個自私自利、心術不正之人。他整日遊手好閒,欺壓百姓,巧取豪奪他人的財物。他常常在集市上強買強賣,以次充好,欺騙那些老實本分的商人。甚至有時還會趁着夜色,潛入他人家中盜竊財物。城中的百姓對他恨之入骨,但又因懼怕他的蠻橫無理,敢怒而不敢言。 有一年,這個國家遭受了嚴重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生活困苦。李善看到這種情況,主動將自己家中僅存的糧食拿出來,分給那些飢餓的人們。他還不辭辛勞地四處尋找水源,幫助大家一起度過難關。 而趙惡卻趁着這個時候,囤積糧食,高價出售,賺取了大量的不義之財。他的行爲引起了衆怒,但他卻不以爲然,依舊我行我素。 然而,善惡終有報。一天,趙惡在路上遇到了一夥強盜。強盜們見他衣着華貴,以爲他身上有很多錢財,便攔住了他的去路。趙惡平日裏仗勢欺人慣了,哪肯輕易就範,與強盜們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強盜們一怒之下,將他打得遍體鱗傷,並搶走了他身上所有的財物。 而李善的善舉卻傳到了國王的耳中。國王深受感動,決定親自召見他,並賜予他豐厚的賞賜。李善用這些賞賜在城中開設了粥棚,繼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後來,這個國家迎來了一位賢明的大臣。這位大臣決心整頓民風,懲治惡勢力。趙惡的種種罪行被一一揭露,最終被繩之以法,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正如古人云:“善爲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餘。”李善的善良爲他帶來了福報,而趙惡的惡行最終讓他自食惡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人應當心懷善念,多行善事,方能收穫美好的人生。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成語圖片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