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堂拜母
成語拼音
- shēng táng bài mǔ
升堂拜母成語解釋
- 升登上;堂古代指宮室的前屋。拜見對方的母親。指互相結拜爲友好人家。
典故出處
-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劉備與關羽、張飛情同手足,甚至到了關羽、張飛可以隨意出入劉備家中,劉備還曾有升堂拜母之舉,可見他們關係之親密。
成語故事
- 在東漢末年,有兩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一位叫周瑜,另一位叫孫策。
孫策,英姿颯爽,智勇雙全,心懷壯志,決心在這亂世之中闖出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周瑜,才華出衆,謀略過人,與孫策一見如故,兩人相互欣賞,結爲至交。
當時,孫策在江東地區四處征戰,開拓疆土。周瑜毫不猶豫地投身於孫策的麾下,爲其出謀劃策,衝鋒陷陣。在多次的戰鬥中,他們攜手並肩,共同面對強敵,歷經艱險,卻從未有過退縮之意。
隨着時間的推移,孫策的勢力逐漸壯大,聲名遠揚。而周瑜在這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爲了孫策最爲信賴的得力助手。
有一次,孫策在自己的營帳中設宴,邀請周瑜一同歡慶勝利。酒過三巡,孫策拉着周瑜的手,感慨萬分地說道:“公瑾(周瑜的字),你我情同兄弟,患難與共,今日之成就,離不開你的鼎力相助。我願與你升堂拜母,結爲通家之好。”
周瑜欣然應允,於是二人來到孫策的家中,拜見了孫策的母親。從此,他們的關係更加親密無間,如同一家人。
升堂拜母之舉,在當時的社會中,是一種極爲深厚的情誼表達。意味着雙方不僅僅是朋友,更是如同兄弟般的親人,彼此的家庭也相互接納,相互支持。
此後,孫策在周瑜等人的輔佐下,繼續征戰四方,勢力不斷擴張。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孫策在一次狩獵中不幸遇刺,英年早逝。這一噩耗傳來,周瑜悲痛欲絕,但他深知自己肩負着孫策未竟的事業,強忍着悲痛,挺身而出,全力輔佐孫策的弟弟孫權,穩定江東局勢。
正是因爲當初孫策與周瑜升堂拜母所結下的深厚情誼,使得周瑜在孫策離世後,依然忠心耿耿,爲東吳的穩定和發展鞠躬盡瘁。他們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世傳頌的佳話,讓人們感受到了在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真摯的友情和忠誠的力量是何等的珍貴。
升堂拜母-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