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必慮衰
成語拼音
- shèng bì lǜ shuāi
盛必慮衰成語解釋
- 興盛之時必須考慮衰微之時。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人生路上,即便此刻風光無限,也要懂得居安思危,因爲盛必慮衰,沒有人能永遠處於巔峯。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王朝興衰交替,爲“盛必慮衰”這一理念提供了生動而深刻的例證。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唐朝,那個曾創造了無比輝煌的開元盛世的偉大時代。唐玄宗李隆基早年英明果斷,任用賢臣,勵精圖治。在姚崇、宋璟等賢臣的輔佐下,唐朝的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百姓安居樂業。農業生產得到極大發展,糧食充盈,倉庫滿溢;商業繁榮,長安成爲了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各國商人云集;文化方面,詩歌、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峯,李白、杜甫等詩人的詩作傳頌千古。
然而,就在這盛世的輝煌之中,危機卻悄然滋生。唐玄宗後期逐漸沉迷於享樂,寵愛楊貴妃,重用楊國忠等奸臣。楊國忠專權亂政,貪污受賄,搞得朝廷烏煙瘴氣。唐玄宗對安祿山等藩鎮節度使的過度信任和放縱,使得他們擁兵自重,最終釀成了“安史之亂”這場巨大的災難。
安祿山和史思明率領叛軍一路勢如破竹,攻破了唐朝的許多重要城池。戰亂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社會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曾經繁華的長安城陷入了戰火之中,昔日的輝煌瞬間化爲烏有。唐玄宗被迫逃離長安,在馬嵬坡,士兵譁變,楊貴妃香消玉殞。
唐朝的盛世就這樣急轉直下,走向了衰落。這個歷史的悲劇深刻地印證了“盛必慮衰”的道理。當一個王朝處於鼎盛之時,如果統治者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居安思危,不能繼續推行善政,不能有效地防範和解決內部的矛盾和問題,那麼盛極而衰就是必然的結局。
再看清朝,康乾盛世也曾讓中國成爲世界上的強國之一。但在乾隆後期,統治者盲目自大,閉關鎖國,拒絕接受新的思想和技術,官場腐敗成風,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最終,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清朝的統治搖搖欲墜,中國陷入了長達百年的屈辱歷史。
歷史的教訓是慘痛的,“盛必慮衰”不僅僅是一句成語,更是一種對世事的深刻洞察和智慧總結。它提醒着我們,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在順境中都要時刻保持警惕,未雨綢繆,不斷努力進取,才能避免由盛轉衰的命運。
盛必慮衰-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