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道寡助
成語拼音
- shī dào guǎ zhù
失道寡助成語解釋
- 道道義;寡少。做事違反正義的人,一定得不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
典故出處
- 《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國際關係中,那些倚強凌弱、肆意侵犯他國主權的國家,往往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正所謂失道寡助。
成語故事
- 在久遠的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
當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國力日益強盛,逐漸展現出了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的野心。而齊國和燕國之間,也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爭。
齊國國君齊宣王,企圖憑藉齊國強大的兵力,一舉征服燕國。他自信滿滿,認爲自己的軍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必定能夠旗開得勝。然而,他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人心向背。
齊軍攻入燕國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使得燕國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燕國人民奮起反抗,他們雖然力量微薄,但衆志成城,決心保衛自己的家園。
與此同時,其他諸侯國對齊國的這種殘暴行徑深感不滿。各國紛紛指責齊國的不義之舉,認爲齊國的行爲違背了道義和正義。
在這種情況下,齊國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原本認爲能夠輕鬆取勝的齊宣王,發現自己的軍隊在燕國處處受到抵抗,後勤補給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而其他諸侯國不但不施以援手,甚至還在暗中準備聯合起來對抗齊國。
齊宣王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是多麼的錯誤。他只看到了齊國的武力優勢,卻忽視了道義和民心。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違背了正義和道義的行爲,必然會遭到衆人的反對和抵制。最終,齊國不得不從燕國撤軍,這場戰爭以齊國的失敗告終。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這個故事也時刻提醒着後人,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必須遵循正義和道德準則。只有行正道、得民心,才能獲得廣泛的支持和幫助;反之,若違背正義,必然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遭受失敗的結局。
失道寡助-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