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發冢
成語拼音
- shī shū fà zhǒng
詩書發冢成語解釋
-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僞君子作風。
典故出處
- 《莊子·外物》儒以詩禮發冢。”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看似飽讀詩書,行爲卻令人不齒,有時爲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簡直就是詩書發冢。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柳文的書生。他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便對詩書充滿了熱愛,且天賦極高,過目不忘,出口成章。
柳文的家族一直以詩書傳家,家中藏書豐富。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家道中落,到了柳文這一代,生活已然變得頗爲拮据。
儘管生活艱難,但柳文從未放棄對詩書的追求。他日夜苦讀,希望能夠憑藉自己的才華重振家族的聲譽。
有一日,柳文偶然得知,在一座古老的陵墓中,據說藏有無價的古籍寶典。這個消息讓他心動不已,他深知若能得到這些寶典,自己的學問必定能更上一層樓。
在慾望的驅使下,柳文決定冒險前往陵墓探尋。當他踏入那陰森的陵墓時,心中也曾有過一絲猶豫和恐懼,但對詩書的極度渴望最終戰勝了一切。
經過一番波折,柳文終於在陵墓的深處找到了那些珍貴的古籍。他興奮不已,如獲至寶。然而,他的行爲卻觸犯了道德和律法。
回到家中,柳文日夜研讀這些得來的古籍,學問確實日益精進。他憑藉着這些知識,在當地漸漸有了名氣,人們對他的才華稱讚有加。
可柳文的內心卻始終無法安寧。每當夜深人靜,他總會想起自己在陵墓中的所作所爲,心中充滿了愧疚和悔恨。
當地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聽聞了柳文的事蹟後,長嘆一聲道:“柳文此舉,雖獲詩書,卻如‘詩書發冢’一般,以不正當的手段追求學問,實在是有違正道。”
柳文聽聞老者的評價,如醍醐灌頂,幡然醒悟。他深知自己的錯誤,決定將那些古籍歸還原處,並向官府自首。
經過此事,柳文終於明白,真正的學問應該是通過正當的途徑,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勤奮去獲取,而非通過這種違背道德和律法的手段。
從此,柳文改過自新,更加刻苦地鑽研學問,最終成爲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學者,他的事蹟也警示着後人,不可爲了追求知識而不擇手段。
詩書發冢-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