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變從宜
成語拼音
- shí biàn cóng yí
識變從宜成語解釋
- 指認識事物的變化,靈活地處理問題。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複雜多變的局勢,我們要善於觀察和分析,從而做到識變從宜,制定出最恰當的應對策略。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名爲華朝。華朝歷經數代君主的治理,國力強盛,百姓安居樂業。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周邊的局勢逐漸發生了變化。
在華朝的邊境,有一個遊牧民族部落逐漸崛起,他們時常侵擾華朝的邊境,掠奪財物和人口。起初,華朝的君主採取了強硬的軍事手段進行反擊,多次派遣大軍出征,試圖一舉消滅這個威脅。但是,遊牧民族的騎兵靈活多變,善於游擊戰,華朝的軍隊雖然在正面交鋒中佔據優勢,但卻難以徹底解決邊患問題。
這時,一位名叫李賢的大臣站了出來。他自幼熟讀史書,深知兵法戰略,對國家的安危有着深深的憂慮。李賢向君主進言道:“如今邊患未除,並非我軍戰力不足,而是戰略不當。我們應識變從宜,改變以往的作戰方式。”
君主聽後,陷入了沉思。李賢接着解釋道:“遊牧民族居無定所,我們若一味追擊,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難以取得成效。不如加強邊境的防禦工事,設立烽火臺,訓練當地百姓協助防守。同時,派遣使者與周邊的部落結盟,共同對抗這個強敵。”
君主雖然對李賢的建議有所疑慮,但考慮到當前局勢的嚴峻,決定採納他的部分建議。華朝開始在邊境修建堅固的城牆和堡壘,訓練士兵和百姓協同作戰。
然而,邊患問題並未因此得到迅速解決。一些大臣開始指責李賢的策略無用,甚至有人建議重新發動大規模的軍事進攻。李賢卻不爲所動,他堅信自己的策略是正確的,只是需要時間來見效。
在這個關鍵時刻,君主再次展現出了他的英明。他力排衆議,支持李賢繼續推行既定策略。經過數年的努力,邊境的防禦體系逐漸完善,遊牧民族的侵擾次數逐漸減少。與此同時,華朝與周邊部落的聯盟也日益穩固,形成了對遊牧民族的包圍之勢。
終於,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華朝軍隊憑藉着堅固的防禦工事和盟友的支援,大敗遊牧民族,使其元氣大傷,再也無力侵犯華朝邊境。
此事過後,華朝上下對李賢的識變從宜之策讚不絕口。君主也深刻認識到,面對複雜多變的局勢,不能墨守成規,只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策略,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要學會識變從宜,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合適的選擇和決策,才能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走向成功。
識變從宜-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