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古不化
成語拼音
- shí gǔ bù huà
食古不化成語解釋
- 指對所學的古代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於按現在的情況來運用,跟喫不東西不消化一樣。
典故出處
- 清·陳撰《玉幾山房畫外錄》卷下載惲向《題自作畫冊》可見定欲爲古人而食古不化,畫虎不成、刻舟求劍之類也。”
成語典故
- 如果不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研究古代文化遺產,就會食古不化。
成語造句
- 他在學習新知識時,總是拘泥於過去的方法和觀念,完全是食古不化,導致進步緩慢。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趙括的年輕人。趙括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便熟讀兵書,對各種兵法策略瞭如指掌,與人談論起軍事來,總是滔滔不絕,頭頭是道。
當時,趙國與秦國交戰頻繁。趙國的老將廉頗負責指揮作戰,他採取了以守爲攻的策略,雖然沒有取得大規模的勝利,但也有效地抵禦了秦軍的進攻,使雙方陷入了僵持的局面。
然而,趙王卻對廉頗的戰術感到不滿,認爲這樣下去趙國難以取勝。此時,趙括的名聲傳到了趙王耳中。趙王召見了趙括,詢問他對戰爭的看法。趙括自信滿滿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認爲應該主動出擊,迅速擊敗秦軍。趙王聽後大喜,決定任命趙括爲將軍,取代廉頗。
趙括上任後,立即改變了廉頗的防禦策略,按照自己從兵書中所學的理論,大規模地組織進攻。他的部下有人提出異議,認爲這樣冒險出擊可能會有危險,但趙括卻不以爲然,他堅信自己所掌握的兵法知識是絕對正確的。
結果,趙括率領的趙軍在與秦軍的交戰中遭遇了慘敗。秦軍巧妙地利用了趙括的輕敵和戰術失誤,將趙軍包圍並殲滅。趙國因此元氣大傷,陷入了極度的困境。
趙括之敗,正是因爲他食古不化。他雖然熟讀兵書,卻未能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只是一味地按照書本上的教條去指揮作戰。古人的兵法固然有其價值,但戰爭形勢瞬息萬變,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出明智的決策。
正如《漢書·劉歆傳》中所說:“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趙括只知盲目遵從古人的兵法,卻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變通,最終導致了慘痛的失敗。這也警示後人,在學習和借鑑古人的經驗時,不能食古不化,而要融會貫通,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食古不化-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