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重味
成語拼音
- shí bù chóng wèi
食不重味成語解釋
- 味菜餚。喫飯不要兩樣菜餚。形容生活儉樸。
典故出處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史記·吳太伯世家》越王勾踐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弔死問疾,且欲有所用其衆。”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生活節儉,即便如今條件好了,依然保持着過去的習慣,飲食方面食不重味。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楚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忠臣。他一心爲國,才華橫溢,卻遭遇了諸多不公與磨難。
那時的楚國,政治局勢錯綜複雜。楚懷王起初對屈原信任有加,委以重任。屈原主張改革內政,聯合齊國共同對抗強秦。然而,楚國的一些貴族,爲了自身的利益,不斷在楚懷王面前詆譭屈原。
楚懷王逐漸疏遠了屈原,不再採納他的建議。楚國的政治變得愈發黑暗,貴族們貪圖享樂,揮霍無度。而百姓們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與此同時,秦國日益強大,對楚國虎視眈眈。
屈原眼見楚國的危機日益嚴重,心急如焚。他不顧個人安危,多次向楚懷王進諫,希望能夠重新整頓朝綱,關注民生。但楚懷王已經被讒言矇蔽了雙眼,對屈原的忠言置若罔聞。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屈原獨自徘徊在汨羅江邊。他回想起曾經爲楚國付出的一切努力,如今都化爲泡影,心中充滿了悲憤和無奈。他想到楚國的百姓們,因爲統治者的昏庸無能,過着食不重味的艱苦生活,而那些貴族們卻依舊醉生夢死。
“我屈原空有一腔報國之志,卻無法拯救楚國於危難之中。”屈原仰天長嘆,淚如雨下。
最終,楚國在秦國的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屈原悲憤絕望,投身於汨羅江中,以死明志。
屈原的離去,成爲了楚國人民心中永遠的痛。而他所牽掛的楚國百姓,依舊在艱難的生活中苦苦掙扎,食不重味,艱難地維持着生計。
後世之人,每當想起屈原,都會爲他的忠誠和愛國精神所感動。也時刻警醒着統治者,要以民爲本,不可貪圖享樂,讓百姓過上食不重味的苦日子。只有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繁榮昌盛。
食不重味-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