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馬留肝
成語拼音
- shí mǎ liú gān
食馬留肝成語解釋
- 後反用其義,比喻未能吸取精華。
典故出處
- 《史記·封禪書》文成(少翁)食馬肝死耳。”司馬貞索隱案《論衡》雲‘氣熱而毒盛,故食走馬肝殺人。’”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處理事情時,總是猶豫不決,這種態度就像食馬留肝,看似有所保留,實則錯失良機。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馬陵的小縣城。此地土地肥沃,百姓們大多以農耕和畜牧爲生。
城中有一位富有的商人,名叫趙福。趙福憑藉着精明的頭腦和廣泛的人脈,積累了鉅額的財富。他不僅經營着各類商品的買賣,還擁有大片的農田和衆多的牲畜。
有一年,趙福從遠方購得一批駿馬。這些馬體格健壯,毛色光亮,一看便是上乘之選。趙福滿心歡喜,想着依靠這些駿馬拓展他的運輸生意。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不久之後,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席捲了整個馬陵縣。趙福的駿馬也未能倖免,一匹接一匹地病倒。他心急如焚,四處尋醫問藥,花費了大量的錢財,卻依然無法阻止疫情的蔓延。
最終,大部分的駿馬都病死了。趙福心痛不已,但也只能無奈地處理這些死去的馬匹。在處理的過程中,他的手下們都建議將馬肉全部賣掉,以減少損失。
可趙福卻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說道:“這些駿馬曾爲我效力,雖如今遭遇不幸,但我不能只圖眼前利益,將它們全部當作普通的食物賣掉。”於是,趙福下令只取用馬肉中最精華的部分,其餘的則妥善埋葬。
有人對趙福的做法感到不解,問他爲何如此。趙福感慨地說:“這些駿馬跟隨我一場,我不能毫無情義。食馬留肝,是我對它們最後的尊重。”
此事傳開後,人們對趙福的仁義之舉稱讚不已。趙福的生意夥伴們也因此更加信任他,願意與他進行更多的合作。
多年後,馬陵縣又遭遇了一次嚴重的旱災,糧食顆粒無收。許多商人趁機哄擡物價,大發災難財。但趙福卻沒有這樣做,他以平價出售自己庫存的糧食,幫助百姓們度過了難關。
正是因爲趙福一貫秉持着這種重情重義、不貪圖眼前小利的作風,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最終成爲了當地最具影響力的商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要有長遠的眼光和善良的本心。就像趙福食馬留肝的舉動,雖在當時看似損失了一些錢財,卻贏得了人心,爲他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食馬留肝-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