飾非文過

成語拼音

shì fēi wén guò

飾非文過成語解釋

粉飾掩蓋過失、錯誤。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犯了錯誤之後,不僅沒有真心悔改,反而想盡辦法來飾非文過,這種態度實在令人失望。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鄒忌的人,他是齊國的大臣。鄒忌身高八尺有餘,容貌俊美。有一天,他穿戴整齊,對着鏡子問他的妻子:“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美?”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聞名的美男子。鄒忌不自信,又問他的妾:“我和徐公誰美?”妾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來訪,鄒忌與他交談時又問客人:“我和徐公誰美?”客人同樣回答:“徐公不如您美。” 過了幾日,徐公來了,鄒忌仔細端詳他,覺得自己遠遠不如徐公美。晚上,鄒忌躺在牀上思考這件事,終於明白了:“我的妻子認爲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妾認爲我美,是懼怕我;客人認爲我美,是想要有求於我。” 此時的齊國,在齊威王的治理下,看似繁榮,實則危機四伏。齊威王喜好聲樂,常常不理朝政,大臣們爲了迎合齊王,多是報喜不報憂,只說好聽的話,將國家的問題掩蓋起來。 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講述了自己與徐公比美的故事,進而勸諫道:“如今齊國的土地方圓千里,城池衆多。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矇蔽實在太嚴重了!” 齊威王聽後,如夢初醒,深刻反思自己的過錯,決定廣開言路,下令:“能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賞;能上書勸諫我的,受中賞;能在衆人聚集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耳朵裏的,受下賞。” 命令剛下達時,羣臣紛紛進諫,宮廷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後,有時偶爾還有人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在朝廷上戰勝了別國。 然而,在齊國逐漸強大的過程中,一些大臣卻開始居功自傲,掩飾自己的錯誤和過失,試圖用華麗的言辭和表面的功績來掩蓋真實的問題。這種“飾非文過”的行爲,就如同那層矇蔽齊王的迷霧,看似美好,實則危害極大。 若不及時糾正這種風氣,齊國的繁榮也不過是曇花一現。所幸,齊威王能夠保持清醒,洞察這一切,及時整頓朝綱,才使得齊國得以繼續強大。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飾非文過”的教訓時刻警醒着後人,只有勇於面對錯誤,才能不斷進步,成就真正的偉業。

飾非文過-成語圖片

飾非文過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