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到拈來

成語拼音

shǒu dào niān lái

手到拈來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很容易辦到。

典故出處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這是揉着我山兒的癢處,管教他甕中捉鱉,手到拿來。”

成語典故

那個人便是浪裏白條張順,水裏拿人,渾如甕中捉鱉,手到拈來。★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回

成語造句

面對各種複雜的數學難題,他總能輕鬆解答,彷彿解題思路手到拈來。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名叫李逸的書生。李逸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他自幼聰慧過人,對知識有着強烈的渴望和追求。 李逸的家境貧寒,無法供他進入正規的學府學習。然而,他並未因此而放棄,憑藉着自己的毅力和勤奮,常常跑到附近的私塾外偷偷聆聽先生授課,回到家中便刻苦自學。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逸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寫得一手好文章,在當地漸漸有了些名氣。 有一年,鎮上來了一位官員,聽聞李逸的才名,便決定考考他。官員出題讓李逸當場作詩一首,李逸略作思索,便提筆揮毫,一首意境優美、文采斐然的詩瞬間躍然紙上。官員見之,大爲讚賞,驚歎於他如此輕鬆就能作出佳作,彷彿一切都是手到拈來。 不久之後,京城舉行科舉考試。李逸懷揣着夢想和家人的期望,踏上了赴京趕考之路。 考場上,題目艱深複雜,但對於李逸來說,卻並非難事。他沉着冷靜,文思泉涌,將平日所學盡情施展。考試結束,他自信滿滿地走出考場。 放榜之日,李逸果然高中狀元。衆人紛紛前來祝賀,皆對他在考場上的出色表現稱讚不已,認爲他答題如同手到拈來一般輕鬆自如。 然而,只有李逸自己知道,這看似輕鬆的背後,是無數個日夜的苦讀,是無數次的積累和磨練。他深知,所謂的手到拈來,其實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後來,李逸入朝爲官,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智慧,爲百姓謀福祉,爲國家做貢獻。他的政績卓越,深受百姓愛戴和朝廷的器重。 李逸的故事在民間流傳開來,成爲了人們激勵自己勤奮努力的典範。人們明白,任何看似輕而易舉的成功,都離不開背後默默的付出和堅持。只有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才能在關鍵時刻做到手到拈來,成就非凡。

手到拈來-成語圖片

手到拈來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