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塗同會

成語拼音

shū tú tóng huì

殊塗同會成語解釋

猶殊途同歸。比喻採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歷經千辛萬苦,雖然方式各異,但最終殊塗同會,都抵達了成功的彼岸。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人物和事件都展現出了“殊塗同會”的奇妙景象。 且說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天下大亂。在齊國有一位名叫孫武的智者,他自幼熟讀兵書,對軍事戰略有着獨特的見解。然而,孫武卻一直未得重用,只能隱居鄉間,靜心研究兵法。 與此同時,在吳國,闔閭即位後,立志要使吳國強大起來,四處尋求賢能之士。一次偶然的機會,闔閭聽聞了孫武的大名,便派人將他請到吳國。孫武向闔閭獻上了自己所著的兵法十三篇,闔閭讀後,對其才華大爲讚賞。 此後,孫武被任命爲將軍,開始爲吳國操練兵馬。他的治軍理念與當時的傳統方法大不相同,他強調紀律嚴明、賞罰分明,注重對士兵的訓練和戰術的運用。 而在越國,也有一位名叫范蠡的謀士。他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敏銳的洞察力,得到了越王勾踐的賞識。范蠡主張以柔克剛,通過外交手段和經濟策略來增強越國的實力。 當吳國與越國發生衝突時,孫武率領吳軍與越軍交戰。在戰場上,孫武的軍事策略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吳軍屢戰屢勝。而范蠡則在越國後方,積極籌備物資,安撫民心,爲前線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雖然孫武和范蠡來自不同的國家,有着不同的出身和經歷,採取的方法和策略也各不相同,然而他們最終的目標卻是一致的——都是爲了使自己的國家在這亂世之中得以立足和強大。 最終,吳國在孫武的輔佐下,成爲了當時的強國之一。越國在范蠡的幫助下,也逐漸恢復了元氣,並最終實現了復仇,打敗了吳國。 孫武和范蠡,他們的道路截然不同,但最終都實現了讓國家昌盛的共同目標,這不正是“殊塗同會”的最好例證嗎?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出身如何、途徑怎樣,只要心懷堅定的信念和目標,最終都能匯聚到成功的彼岸。

殊塗同會-成語圖片

殊塗同會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