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歸

成語拼音

shū tú tóng guī

殊途同歸成語解釋

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採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典故出處

《周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成語典故

一道題,往往有幾種解法,但殊途同歸,答案只能有一個。

成語造句

無論我們選擇怎樣的人生道路,通過不同的努力和經歷,最終都可能實現內心的追求,這便是殊途同歸。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人物和事件以不同的方式展開,卻最終走向了相似的結局,正所謂“殊途同歸”。 且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兩位志士,一位名叫伍子胥,另一位名爲范蠡。伍子胥本是楚國人,因其父兄被楚平王無辜殺害,他歷經艱險逃至吳國。伍子胥心懷復仇之志,憑藉着自己的才智和勇氣,幫助吳王闔閭整頓軍備,改革政治。他親自參與戰爭,爲吳國攻城略地,最終使吳國成爲了當時的強國之一。 而范蠡則是越國人。越國在與吳國的戰爭中失利,越王勾踐被迫臥薪嚐膽,立志復國。范蠡作爲勾踐的重要謀臣,爲他出謀劃策,陪伴勾踐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范蠡主張以柔克剛,通過發展經濟、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反擊吳國。 伍子胥爲吳國殫精竭慮,卻因性格剛直,在吳王夫差時期,因多次進諫觸怒夫差,最終被賜死。他一生爲復仇而奔波,雖在軍事上成就斐然,但結局令人唏噓。 范蠡則在幫助勾踐成功復國並擊敗吳國後,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果斷選擇功成身退,隱姓埋名,帶着家人離開越國,從事商業。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經驗,范蠡成爲了富甲一方的鉅商。 伍子胥和范蠡,一個在政治和軍事的舞臺上奮力拼搏,一個在輔佐君王功成後悄然隱退。他們所走的道路截然不同,伍子胥選擇了在權力的中心奮鬥至死,范蠡則遠離了權力的漩渦。然而,他們最終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伍子胥的忠誠和堅毅令人敬佩,范蠡的智慧和遠見同樣令人讚歎。 儘管兩人的人生軌跡大相徑庭,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都實現了自己的價值,都爲後人所銘記,這便是殊途同歸。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有千萬條,無論選擇哪一條,只要堅守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都有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殊途同歸-成語圖片

殊途同歸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