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然自失

成語拼音

shuǎng rán zì shī

爽然自失成語解釋

形容茫無主見,無所適從。

典故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小翠》公爽然自失,而悔無及矣。”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他起初還能冷靜應對,但隨着事態愈發複雜,他漸漸感到心力交瘁,最後竟爽然自失,不知該如何是好。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楚國,有一位名叫子玉的將軍。子玉出身名門,自幼聰慧過人,且武藝高強,在楚國的軍隊中嶄露頭角,備受器重。 一次,楚國與鄰國發生了激烈的爭端,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楚王決定派遣子玉率領大軍出征,以捍衛楚國的尊嚴和領土。子玉領命後,信心滿滿,誓言要爲楚國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在出徵之前,子玉精心籌備,他研究了敵軍的戰術,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他堅信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以及楚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必定能夠凱旋而歸。 然而,戰爭的發展卻出乎子玉的意料。敵軍採用了一種出其不意的戰術,打亂了子玉的部署。楚國軍隊在戰場上陷入了困境,士兵們傷亡慘重,士氣低落。子玉心急如焚,他試圖調整戰術,扭轉戰局,但卻始終無法突破敵軍的防線。 最終,楚國軍隊在這場戰爭中遭遇了慘敗。子玉帶着殘兵敗將回到楚國,他的心中充滿了愧疚和自責。他原本以爲自己能夠掌控一切,卻沒想到會落得如此下場。 當子玉回到楚國的都城,面對楚王和滿朝文武大臣時,他不禁感到無地自容。他回想起自己出徵前的豪言壯語,如今卻以失敗告終,心中的懊悔難以言表。此刻的子玉,爽然自失,他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自負和輕敵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子玉這樣因爲過度自信而導致失敗的例子並不少見。例如,三國時期的馬謖,他自恃熟讀兵法,不聽從諸葛亮的叮囑,在守衛街亭時擅自改變戰術,結果導致街亭失守,蜀軍北伐的大好形勢毀於一旦。 這些故事都警示着後人,在面對任何事情時,都不能盲目自信,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謙遜的態度,否則就可能會像子玉一樣,在失敗面前爽然自失,追悔莫及。

爽然自失-成語圖片

爽然自失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