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燈籠

成語拼音

shuǐ jīng dēng lóng

水晶燈籠成語解釋

比喻遇事能明察是非的人。

典故出處

《宋史·劉隨傳》隨臨事明銳敢行,在蜀人號爲水晶燈籠。”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看待問題總能一針見血,就像有水晶燈籠般的洞察力,讓人欽佩不已。

成語故事

在北宋時期,有一位名叫劉隨的官員,他以清正廉潔、明察秋毫而聞名於世。 劉隨在爲官期間,始終秉持着公正無私的原則,處理政務時從不偏袒任何一方。當時,他所在的地區發生了一起錯綜複雜的案件。案件涉及到當地的一位富商和一位貧苦農民,富商仗着自己的財勢,企圖誣陷農民侵佔了他的土地。 劉隨接手這個案子後,沒有被富商的權勢所嚇倒,也沒有因爲農民的貧苦而輕視。他深入調查,仔細傾聽雙方的陳述,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調查過程中,富商試圖通過賄賂劉隨身邊的人來影響案件的審理,但劉隨絲毫不爲所動。 經過一番抽絲剝繭的探查,劉隨終於查明瞭真相。原來,是富商覬覦農民土地肥沃,想要強佔,故意捏造罪名誣陷農民。最終,劉隨依法判決,還了農民清白,讓富商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劉隨處理這起案件的公正和果斷,讓當地百姓對他讚不絕口。人們紛紛稱讚他就像一盞“水晶燈籠”,內裏通透,毫無雜質,能夠洞察一切真相。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劉隨這樣清正廉明、明察秋毫的官員,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那個時代。他們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維護了社會的公平正義,成爲了百姓心中的依靠和希望。而“水晶燈籠”這個成語,也正是因爲劉隨這樣的典範,而被後世傳頌,用來形容那些頭腦清晰、聰明睿智、能夠洞察事物本質的人。在如今的社會中,我們依然需要這樣如“水晶燈籠”般的品質,去分辨是非,追求真理,讓正義得以伸張,讓公平得以實現。

水晶燈籠-成語圖片

水晶燈籠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