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無魚

成語拼音

shuǐ qīng wú yú

水清無魚成語解釋

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他的夥伴。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人。

典故出處

《漢書·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有時要求過於嚴苛,搞得水清無魚,反而不利於團隊的團結和發展。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國度,有一位名叫李賢的官員。他爲人正直清廉,一心想要治理好自己所管轄的區域,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李賢初到任時,發現此地官場風氣敗壞,官員們貪污受賄成風,百姓們苦不堪言。他決心大力整頓,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規章制度,對貪污腐敗的行爲嚴懲不貸。 在他的治理下,官場的風氣逐漸好轉,許多不法官員被繩之以法。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發現自己在官場上的處境變得越來越艱難。一些官員開始對他心懷不滿,認爲他過於嚴苛,不給別人留一點餘地。 有一天,一位老友前來拜訪李賢。老友對他說道:“賢弟,你爲官清正,這本是好事,但你可知‘水清無魚’的道理?你把水弄得太清了,魚兒就無法生存。這官場也是一樣,你若把規矩定得太死,不給別人一點好處,就會孤立無援,最終難以成事。” 李賢聽了,正色道:“兄臺此言差矣!爲官者,當以百姓利益爲重,若爲了自己的仕途而縱容貪污腐敗,那百姓將永無寧日。我寧願做那清澈之水,哪怕無魚,也要還百姓一個公正清平的世界。” 老友搖搖頭,嘆氣道:“賢弟如此固執,只怕日後會喫虧啊。” 不久之後,李賢在推行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時,遭遇了重重阻力。那些對他心懷不滿的官員們聯合起來,故意從中作梗,使得政策難以實施。 儘管李賢竭盡全力,最終還是未能完全實現自己的抱負。但他的清正之名卻傳遍了整個國度,百姓們對他感恩戴德。 後來,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們每每提及李賢,都會感慨他的正直與堅定。而“水清無魚”這個成語,也時刻提醒着後人,在追求公正與廉潔的道路上,或許會遇到種種困難和阻礙,但絕不能因此而放棄原則,同流合污。爲官也好,爲人也罷,都應當堅守心中的那片淨土,不爲世俗的利益所誘惑,不爲外界的壓力所動搖。

水清無魚-成語圖片

水清無魚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