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觀音

成語拼音

shuǐ yuè guān yīn

水月觀音成語解釋

佛經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水月觀音。見《法華經·普門品》◇用以喻人物儀容清。

典故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蘭麝香仍在,佩環聲漸遠。東風搖曳垂楊線,遊絲牽惹桃花片,珠簾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開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觀音現。”

成語典故

吳宮西子不如,楚國南威難賽。若比水月觀音,一樣燒香禮拜。★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

成語造句

在那古老的寺廟中,一幅精美的壁畫展現出宛如仙子的人物形象,讓人不禁聯想到水月觀音的超凡脫俗。

成語故事

在久遠的古代,有一座寧靜祥和的小城。這座小城地處偏遠,山水環繞,人們過着簡單而快樂的生活。 城中有一位年輕的畫師,名叫子墨。子墨自幼癡迷繪畫,天賦極高,尤其擅長人物畫像,其作品栩栩如生,備受讚譽。 有一年,城中突發瘟疫,許多人染病離世,百姓們陷入了極度的恐慌和痛苦之中。子墨心急如焚,他決定前往城外的寺廟爲百姓祈福。在寺廟中,子墨見到了一位高僧。高僧告訴他,要想消除這場災難,需用真心和善意去感化天地。 子墨回到家中,深思熟慮後,決定用自己的畫筆爲百姓描繪出一幅能夠帶來安寧和希望的畫作。他日夜構思,卻始終未能找到滿意的靈感。 一日,子墨在城外的溪邊漫步,疲憊之際,他在一棵大樹下休息。不知不覺中,他進入了夢鄉。在夢中,他見到了一位身姿婀娜、面容慈祥的女子。女子周身散發着柔和的光芒,彷彿能驅散世間的一切陰霾。 子墨從夢中驚醒,心中豁然開朗,他意識到這便是他一直苦苦追尋的靈感。他立刻回到家中,開始動筆作畫。經過數日的精心描繪,一幅絕美的畫作終於完成。畫中的女子宛如夢中所見,神態安詳,宛如水中月影,虛幻而又美好,給人一種寧靜祥和之感。 子墨將這幅畫帶到寺廟,高僧見後,讚歎不已,說道:“此畫中的女子,恰似那水月觀音,能給衆人帶來心靈的慰藉。” 百姓們聽聞此事,紛紛來到寺廟觀看這幅畫。在欣賞畫作的過程中,人們心中的恐懼和憂慮漸漸消散,對未來重新充滿了希望。 不久之後,奇蹟發生了。瘟疫漸漸得到控制,最終消失無蹤。人們相信,這是子墨那幅如水月觀音般的畫作帶來的福祉。 從此,子墨的名聲更加遠揚,而他所描繪的“水月觀音”也成爲了人們心中永恆的美好象徵。這個故事被人們傳頌於世,提醒着後人,在困境中,要用真心和善意去創造美好,或許就能迎來意想不到的轉機。

水月觀音-成語圖片

水月觀音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