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成語拼音
- shùn tiān zhě chāng,nì tiān zhě wáng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成語解釋
- 指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同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歷史的洪流中,許多勢力興衰更替,那些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往往能夠崛起壯大,而違背歷史規律的則最終走向衰落,正所謂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興衰榮辱都印證了一個道理,那便是“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讓我們將目光投向秦朝末年,那時苛政猛於虎,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陳勝、吳廣率先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拉開了反抗暴秦的序幕。他們之所以能夠一呼百應,迅速聚集衆多起義軍,正是因爲順應了天下百姓渴望安寧、反對暴政的心聲。秦朝的統治逆天而行,繁重的賦稅、嚴酷的刑罰,讓民衆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而與此同時,劉邦和項羽也投身到了這股反秦的洪流之中。劉邦出身平民,卻深知百姓的疾苦,他的一系列舉措都旨在爲民衆謀福祉。他所率領的軍隊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劉邦順應了民心所向,得到了廣大民衆的支持和擁護。
反觀項羽,雖然他勇猛無比,在戰場上屢立戰功,但他性格剛愎自用,在許多決策上違背了人心和時勢。例如,在進入關中後,他大肆燒殺搶掠,失去了關中百姓的民心。
最終,劉邦在楚漢之爭中獲得了勝利,建立了大漢王朝。劉邦的成功,正是因爲他順應了歷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意願,可謂是順天者昌。
而項羽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的逆天而行,未能充分考慮到民衆的需求和天下大勢。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每個朝代的興衰更替都在不斷地驗證着“順天者昌,逆天者亡”這一真理。
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虛心納諫,任用賢能,輕徭薄賦,關注民生。他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推行的政策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
然而,到了唐朝末年,政治腐敗,藩鎮割據,民不聊生。統治者們不顧百姓死活,橫徵暴斂,最終導致了農民起義的爆發,唐朝的統治也隨之土崩瓦解。
這一系列的歷史事件都深刻地表明,無論是個人還是政權,只有順應天時、地利、人和,順應歷史發展的規律和人民的意願,才能夠昌盛繁榮;反之,違背歷史潮流和人民的期望,必然走向滅亡。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