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成語拼音
- shùn tiān zhě cún,nì tiān zhě wáng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成語解釋
- 指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自古以來,許多歷史的演變都證明了,凡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潮流的就能走向昌盛,反之,那些違背常理、肆意妄爲的終會走向衰敗,正所謂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成語故事
- 在華夏曆史的長河中,無數的風雲變幻,英雄豪傑輩出。而“順天者存,逆天者亡”這一真理,也在諸多的歷史事件中得以印證。
讓我們將目光回溯到秦朝末年,那是一個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的時代。秦始皇駕崩後,秦二世胡亥繼位,他窮奢極欲,橫徵暴斂,致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趙高弄權,殘害忠良,使得朝政腐敗不堪。
此時,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拉開了反秦的序幕。然而,他們最終未能成就大業。而劉邦和項羽則逐漸成爲反秦的主力。劉邦本是一介亭長,出身卑微,但他善於用人,能聽取各方意見,順應民心,深知百姓渴望的是安寧與和平。他所率領的軍隊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因此贏得了廣大民衆的支持和擁護。
項羽則是出身貴族,力能扛鼎,勇猛無比。在反秦的戰鬥中,他屢立戰功,聲名遠揚。然而,項羽性格剛愎自用,驕傲自大,不懂得順應民心。在進入咸陽後,他大肆燒殺搶掠,火燒阿房宮,失去了民心。
劉邦在與項羽的楚漢相爭中,起初實力遠遠不如項羽。但他始終堅持順應天時、地利、人和。他採納蕭何、張良、韓信等人的謀略,一步步壯大自己的勢力。而項羽卻多次錯失良機,不聽范增的勸告,最終在垓下之戰中陷入絕境,自刎烏江。
劉邦之所以能夠戰勝項羽,建立大漢王朝,正是因爲他順應了歷史的潮流,順應了民心。他深知“順天者存,逆天者亡”的道理,以仁政安撫百姓,使社會得以安定,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無數的事例都在告訴我們,無論是統治者還是個人,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遵循自然規律和社會法則,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反之,那些違背天理、民心的人或勢力,最終都將走向滅亡。
在當今社會,我們也應當從這一成語中汲取智慧。無論是國家的發展,還是個人的成長,都要遵循客觀規律,順應時代的潮流,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走向成功的道路。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