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灰槁木
成語拼音
- sǐ huī kū mù
死灰槁木成語解釋
- 冷了的灰燼,枯槁的樹木。比喻毫無生氣或意志消沉,對世事無動於衷。
典故出處
-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晉·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無情耳。”
成語典故
- 我所居室,汝知之乎?沉寂湛然,無有喧爭,嗒然其中,死灰槁木,以異而同。★宋·蘇軾《觀妙堂記》
成語造句
- 人生遭遇重大挫折後,他形如死灰槁木,對生活失去了熱情和希望。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人物,他的經歷如同一幅波瀾起伏的畫卷,生動地詮釋了“死灰槁木”這一成語背後的深刻含義。
他叫李陵,本是漢朝一位英勇的將領。李陵出身將門,自幼習武,心懷報國之志。在一次抗擊匈奴的戰役中,他率領五千步兵深入敵境,與匈奴的數萬鐵騎展開了殊死搏鬥。然而,由於兵力懸殊,最終李陵戰敗被俘。
消息傳到漢朝,朝廷上下一片譁然。有人指責李陵叛國投敵,武帝盛怒之下,誅殺了李陵全家。李陵得知此消息後,心如死灰。他曾對漢朝忠心耿耿,浴血沙場,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曾經的壯志豪情瞬間消散,內心的希望之火彷彿化爲死灰。
在匈奴,李陵備受單于的禮遇,可他卻終日鬱鬱寡歡,如同槁木一般。他雖身處敵營,卻從未真正歸降,心中的痛苦和無奈無人能懂。他常常獨自徘徊在草原之上,望着南方,思念着故鄉的親人和曾經的戰友。
曾經那個意氣風發、英勇無畏的將軍,如今已變得沉默寡言、形銷骨立。對他來說,生命似乎失去了意義,未來也不再有任何期待。他如同死灰槁木,心已死去,靈魂也彷彿被抽空。
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人們對於李陵的評價也各有不同。有人痛斥他的變節,有人同情他的遭遇。但無論如何,李陵的故事都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當一個人的信念和希望被徹底摧毀,當命運的不公將其推向絕境,那種心如死灰、身如槁木的痛苦與絕望是何等的沉重。
在歲月的長河中,“死灰槁木”這個成語所描繪的情境,不僅僅出現在李陵一人身上。無數的人物在歷史的風雲變幻中,經歷了大喜大悲、大起大落,最終心灰意冷,陷入瞭如同死灰槁木般的境地。這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的和平與安寧,明白信念和希望的珍貴,努力不讓自己陷入如此絕望的深淵。
死灰槁木-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