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其所
成語拼音
- sǐ dé qí suǒ
死得其所成語解釋
- 所處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適的地方。指死得有價值,有意義。
典故出處
- 《魏書·張普惠傳》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復何恨。”
成語典故
- 我們爲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毛澤東《爲人民服務》
成語造句
- 那些爲了正義事業英勇犧牲的戰士,都死得其所,他們的精神永垂不朽。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英勇之士,爲了正義和理想,甘願付出生命,他們的離去可謂死得其所。
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逐漸壯大。而劉備則以興復漢室爲己任,廣納賢才,欲與曹操抗衡。在劉備的麾下,有一位名叫關羽的猛將。
關羽爲人重義氣,武藝高強,威震華夏。然而,在與東吳的交戰中,由於他的驕傲輕敵,最終陷入了絕境。但即便如此,關羽也未曾有絲毫退縮之意。他率領着爲數不多的殘兵,奮勇抵抗,直至戰鬥到最後一刻。關羽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他寧願戰死沙場,也絕不苟且偷生。他的英勇和忠誠,讓他的死充滿了悲壯和尊嚴。
又如南宋時期,金兵屢屢南侵,山河破碎。岳飛挺身而出,率領岳家軍抗擊金兵,屢建奇功。他所追求的,是收復失地,還我河山。然而,奸臣當道,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但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沒有絲毫的悔恨和畏懼。他堅信自己的所作所爲是爲了國家和民族,他的死,是爲了正義和忠誠,是死得其所。
在近代,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和欺凌。無數的仁人志士爲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尊嚴,拋頭顱、灑熱血。像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他們爲了推翻腐朽的清政府,發動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但他們的英勇事蹟激勵着無數後來者。他們明知前路艱險,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但依然義無反顧。他們爲了理想和信念而死,死得其所,永載史冊。
這些英烈們,用他們的生命詮釋了“死得其所”的真諦。他們的犧牲並非毫無意義,而是爲了更偉大的目標,爲了後人能夠過上和平、自由、幸福的生活。他們的精神永遠熠熠生輝,激勵着我們不斷前行。
死得其所-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