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斤魯削

成語拼音

sòng jīn lǔ xuē

宋斤魯削成語解釋

宋國產的斧頭和魯國產的曲刀。比喻當地特產的精良工具。

典故出處

語出《周禮·考工記序》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粵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爲良,地氣然出。”

成語典故

夫宋斤魯削,遷乎其地而弗能爲良爾。★清錢謙益《河南開封府太康縣知縣李之茂授文林郎》

成語造句

在手工製品的世界裏,有的作品粗製濫造,而有的則如傳統的木匠工藝一般,達到了宋斤魯削般的精細與高超。

成語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手工業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 當時,宋國和魯國以其精湛的工匠技藝而聞名。宋國的工匠們善於製作各種精良的器具,他們對木材的選擇極爲嚴苛,加工工藝更是精益求精,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完美。魯國的工匠們也毫不遜色,他們在削制器具方面有着獨特的技巧和手法,所制之物不僅外觀精美,而且實用耐用。 有一天,一位富商準備打造一批精美的傢俱,他聽聞宋國工匠製作的器具質量上乘,便派人從宋國請來一批工匠。這些宋國工匠帶着他們的工具和技藝,信心滿滿地開始工作。然而,在製作過程中,富商發現雖然宋國工匠打造的傢俱確實精美,但所需的時間過長,成本也極高。 富商心生憂慮,又聽說魯國工匠削制器具的速度快且價格相對較低,於是又從魯國請來一批工匠。魯國工匠到來後,迅速展開工作,他們的效率確實讓富商感到滿意。但當成品出來後,富商發現魯國工匠製作的器具在細節和品質上,相較於宋國工匠的作品略顯粗糙。 此時,富商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宋國工匠的作品如精雕細琢的藝術品,質量無可挑剔,但耗費巨大;魯國工匠的作品雖快速完成,成本較低,卻在精緻程度上有所不足。 這就如同“宋斤魯削”,宋國的斤斧和魯國的削刀,各有其長處和短處。宋國的斤斧精緻但成本高昂,魯國的削刀高效卻在品質上稍遜一籌。 這個故事也讓後人明白,在追求事物時,往往難以做到十全十美,有時需要在品質和效率、成本之間做出權衡和取捨。就如同在治國理政、爲人處世中,我們也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和需求,靈活地做出選擇,不能片面地追求某一方面而忽視了整體的平衡。

宋斤魯削-成語圖片

宋斤魯削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