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成語拼音

suī sǐ zhī rì,yóu shēng zhī nián

雖死之日,猶生之年成語解釋

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着。

典故出處

晉·常璩《漢中士女志·文姬》先公爲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一生光明磊落,爲正義事業奮鬥不息,即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也讓身邊的人覺得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義的將軍。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自幼心懷壯志,渴望有朝一日能夠爲國家和百姓立下赫赫戰功。 李義長大後,毅然投身軍旅。他憑藉着自己的英勇無畏和聰明才智,在戰場上屢立奇功,很快便聲名遠揚。 當時,國家邊境時常受到外敵的侵擾,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李義主動請纓,率領着一支精銳部隊前往抵禦外敵。在戰場上,李義總是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他的士兵們深受鼓舞,個個奮勇殺敵。 然而,戰爭的局勢異常嚴峻。敵軍人數衆多,裝備精良,李義所率領的部隊陷入了重重包圍。但李義毫不畏懼,他沉着冷靜地指揮着士兵們進行抵抗,一次次擊退了敵軍的進攻。 經過數日的激戰,李義的部隊傷亡慘重,糧草也即將耗盡。但他們依然堅守着陣地,沒有絲毫退縮之意。 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李義不幸身中數箭,但他強忍着劇痛,繼續指揮戰鬥,直到最終因傷勢過重而倒下。 李義的犧牲讓他的士兵們悲痛欲絕,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抵抗。在副將的帶領下,士兵們懷着爲李義將軍報仇的決心,奮勇作戰,最終成功擊退了敵軍,保衛了國家的邊境。 李義雖然戰死沙場,但他的英勇事蹟傳遍了整個國家。百姓們對他充滿了敬仰和感激之情,將他視爲民族英雄。 在李義的葬禮上,無數百姓自發前來爲他送行。他們淚流滿面,爲失去這樣一位偉大的將軍而感到無比悲痛。 然而,李義的精神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他的英勇無畏、忠誠愛國的品質成爲了後人學習的楷模。每當國家面臨危難之時,人們總會想起李義將軍的事蹟,從而激發起內心的勇氣和力量。 正如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李義將軍雖死,但他的功績和精神永載史冊,對國家和人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雖死之日,猶生之年,永遠被人們銘記和懷念。

雖死之日,猶生之年-成語圖片

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