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波逐流
成語拼音
- suí bō zhú liú
隨波逐流成語解釋
- 逐追隨。隨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盪。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着別人走。
典故出處
-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五燈會元》看風使舵,正是隨波逐流。”
成語典故
- 你心胸開闊,氣度那麼從容!你不隨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成語造句
-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裏,我們要有自己的主見和目標,不能毫無原則地隨波逐流。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人物的命運如同起伏的波濤,有的能堅定自我,乘風破浪;而有的卻隨波逐流,迷失了方向。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東漢末年,那是一個動盪不安、戰亂頻繁的時代。在一個偏遠的小村落裏,生活着兩個自幼一起長大的好友,名叫張風和李濤。
張風爲人堅毅,有主見,心中懷揣着遠大的抱負。他勤奮讀書,研習兵法,渴望有朝一日能夠爲國效力,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李濤則性格較爲軟弱,缺乏主見。面對亂世,他總是感到迷茫和無助,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隨着時間的推移,戰亂愈演愈烈,村子也難以倖免。爲了生存,張風和李濤不得不離開家鄉,四處闖蕩。
他們在路上遇到了一支起義軍。張風經過深思熟慮,認爲這支起義軍軍紀嚴明,將領有勇有謀,是一支能夠成就大業的隊伍,便決定加入其中,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
然而,李濤卻沒有自己的判斷,只是看到大家都加入了,便也跟着隨波逐流地加入了起義軍。
在起義軍中,張風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很快得到了將領的賞識,被委以重任。他積極參與戰鬥的謀劃,爲起義軍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李濤呢,由於沒有明確的目標和動力,在軍中總是敷衍了事,對訓練和戰鬥都不上心。每次遇到困難和危險,他不是想着如何克服,而是想着如何逃避。
隨着起義軍的規模不斷擴大,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分歧和矛盾。一部分人主張繼續征戰,擴大勢力範圍;另一部分人則主張與朝廷議和,尋求招安。
張風經過認真分析局勢,認爲此時應該繼續征戰,推翻腐朽的朝廷,建立一個新的秩序。他積極向將領進言,闡述自己的觀點,並得到了許多志同道合者的支持。
而李濤卻在這關鍵時刻,又一次隨波逐流。他看到主張議和的人多,便附和他們的意見,完全沒有自己的思考。
最終,起義軍因爲內部的分歧而走向衰落。張風在戰鬥中英勇犧牲,他雖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但他的名字卻被人們銘記,成爲了英勇和堅定的象徵。
而李濤,在起義軍失敗後,又一次失去了方向,四處流浪。他回首自己的一生,總是隨波逐流,從未真正爲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努力過,心中充滿了悔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有自己的主見和目標,不能隨波逐流。只有堅定地朝着自己的夢想前進,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留下屬於自己的足跡。
隨波逐流-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