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物賦形
成語拼音
- suí wù fù xíng
隨物賦形成語解釋
- 指針對客觀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態給予形象生動的描繪。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大自然的神奇之處在於,它能讓水隨物賦形,在山谷中形成潺潺溪流,在懸崖處化作飛瀑直下。
成語故事
- 在北宋時期,有一位文學大家蘇軾,他的文學造詣極高,在詩詞、文章、書法、繪畫等諸多領域都有着非凡的成就。
蘇軾曾在多地爲官,每到一處,他都用心體察當地的風土人情,感受民生疾苦。有一次,蘇軾被派往一處水患頻發之地。那裏的河流常常氾濫,淹沒農田,沖毀房屋,百姓苦不堪言。
蘇軾到達後,沒有匆忙地採取常規的治水方法,而是先仔細觀察河流的走勢、地形的高低起伏以及周邊的環境。他每日親自沿着河岸巡查,與當地的百姓交流,瞭解歷年水患的情況。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思考,蘇軾發現此處的治水不能簡單地築堤阻攔,而需要因勢利導。他根據河流的自然走向和地形特點,設計了一套獨特的治水方案。
他指揮百姓挖掘新的河道,拓寬狹窄之處,加高加固薄弱的堤岸,巧妙地引導水流,使其能夠順暢地流淌,減少了洪水氾濫的危害。
蘇軾的治水策略,正體現了“隨物賦形”的智慧。他沒有固執地套用既定的模式,而是根據實際的情況,靈活地調整方法,就如同水一樣,遇到不同的物體和環境,能夠自然地適應並改變形狀。
在文學創作上,蘇軾同樣秉持着“隨物賦形”的理念。他主張寫作不應拘泥於固定的格式和套路,而應根據所描寫的對象和主題,自然而然地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和想法。他的詩詞文章,風格多樣,有的豪邁奔放,有的婉約細膩,皆能恰到好處地展現出所描繪事物的特點和情感。
蘇軾的一生,無論是爲官理政,還是文學創作,都展現了“隨物賦形”的精神。他能夠靈活應對各種複雜的情況,根據不同的條件和環境,做出最合適的決策和表達。這種智慧和精神,不僅爲當時的人們所欽佩,也爲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成爲後人學習和借鑑的典範。
隨物賦形-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