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賢若渴
成語拼音
- qiú xián ruò kě
求賢若渴成語解釋
- 象口渴思飲那樣訪求賢士。形容羅致人才的迫切。
典故出處
- 《後漢書·周舉傳》:“昔在前世,求賢如渴。”
成語典故
- 戰國時期,晉獻公用碧玉駿馬向虞國行賄借道滅掉虢國與虞國,俘虜虞國大夫百里奚,晉獻公將百里奚作爲奴隸陪嫁到楚國,秦穆公釋放用五張羊皮換取百里奚並與他共商國事。百里奚向他推薦蹇叔,秦穆公重金迎接蹇叔,並封他爲上大夫。
成語造句
- 他十分重視人才,在管理公司時展現出了那種對有才能之人的急切渴望,可謂求賢若渴。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國王非常英明睿智,但他深知僅憑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是遠遠不夠治理好一個國家的,他需要更多有才能的人來輔佐他。
這位國王對賢能之士的渴望達到了極致,他常常微服私訪,深入民間去尋找那些隱藏在人羣中的人才。有一次,國王在市井中偶然聽到一個人對當下局勢的深刻分析和獨到見解,他立刻被吸引住了。經過一番打聽,得知此人雖然家境貧寒,但博學多才,心懷壯志。
國王毫不猶豫地親自登門拜訪,表達了自己對他的賞識和求賢若渴之情。然而,這個人一開始卻有些猶豫,他擔心進入宮廷後會失去自由和自我。國王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多次誠懇地與這個人交談,向他闡述自己的治國理念和對國家未來的規劃,同時也承諾會給予他充分的信任和施展才華的空間。
終於,這個人被國王的真誠和決心所打動,決定投身於國家的建設之中。國王大喜過望,立刻賜予他重要的官職,讓他能夠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在這個人的輔佐下,國家日益繁榮昌盛,各項政策都得以順利推行,人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與此同時,國王依然沒有停止他求賢若渴的步伐。他廣開言路,設立各種獎勵機制,鼓勵人們積極舉薦身邊的賢能之士。一時間,許多有才華的人紛紛涌入宮廷,爲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就如同歷史上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一般,劉備對賢才的那種極度渴望,最終成就了一段佳話。而這位國王也因爲他的求賢若渴,吸引了衆多優秀的人才,使得國家能夠長治久安,蓬勃發展。
在國王的引領下,整個國家都形成了尊重人才、重視人才的良好氛圍。人們都以能夠爲國家發現和舉薦賢才爲榮,而那些賢能之士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和尊嚴,更加盡心盡力地爲國家和人民服務。這個國家也因此成爲了周邊各國羨慕和效仿的對象,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輝煌的篇章。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求賢若渴的態度對於一個國家、一個組織甚至個人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擁有這種對人才的極度渴望和珍視,才能夠吸引到優秀的人才,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正如古人云:“得賢則昌,失賢則亡。”一個懂得求賢若渴的領導者,必將帶領他的團隊走向成功和輝煌。
求賢若渴-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