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塵濁水

成語拼音

qīng chén zhuó shuǐ

清塵濁水成語解釋

清塵:喻他人;濁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遠,會面沒有希望。

典故出處

三國魏·曹植《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成語典故

三國時期,曹植年少時聰明伶俐,經常出口成章,深受曹操的寵愛。曹操見其做事任性,行爲不檢,就沒有立他太子。曹丕上臺後對他不信任,總想找機會除掉他。曹植一心想報國,寫《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偕!”。

成語造句

他和她之間就如同清塵濁水,一個高潔純粹,一個庸俗不堪,完全是不同世界的人。

成語故事

在東漢末年,有一位才高八斗的名士禰衡。禰衡性格孤傲,常常恃才傲物。 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權勢滔天。禰衡初到許都時,懷揣着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希望能得到重用。然而,他的狂傲卻讓曹操心生不滿。曹操本想羞辱禰衡一番,便讓他擔任擊鼓的小吏。在一次宴會上,禰衡被要求擊鼓,他竟當衆脫光衣服,擊鼓而歌,以此來表達對曹操的蔑視。曹操雖然憤怒,但又不想背上殺害賢才的罵名,便把禰衡遣送給了荊州牧劉表。 劉表一開始很欣賞禰衡的才華,對他也很禮遇。但禰衡依然不改其傲慢本性,多次當衆譏諷劉表。劉表漸漸也對禰衡感到厭煩,又把他轉送給了江夏太守黃祖。黃祖是個急性子,可沒曹操和劉表那麼有耐心。 有一次,黃祖在船上宴請賓客,禰衡又口出狂言。黃祖呵斥他,禰衡竟當衆辱罵黃祖。黃祖大怒,當即下令將禰衡處死。就這樣,禰衡這位才子因爲自己的狂傲而早早斷送了性命。 禰衡的好友楊修曾感慨地說:“禰衡就如那清高之塵,而曹操、劉表等人卻似那渾濁之水,清塵與濁水,終究難以相容。”禰衡的一生,正應了“清塵濁水”這個成語,他雖有絕世才華,卻因不能與世俗相容,最終落得個悲慘的結局。他的故事也讓後人唏噓不已,引以爲戒。在歷史的長河中,像禰衡這樣的人物並不少見,他們或許有着非凡的才能,但卻因爲性格或處世方式的原因,無法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立足。我們從他們的故事中,可以汲取教訓,明白在展現自己才華的同時,也要懂得適應社會,與他人和諧相處,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清塵濁水”這個成語,也時刻提醒着我們,要正確看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和矛盾,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價值觀。

清塵濁水-成語圖片

清塵濁水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