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過其實

成語拼音

tán guò qí shí

談過其實成語解釋

猶言言過其實。原指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能力時,切不可主觀臆斷,盲目地認爲對方談過其實。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自小就熟讀兵書,每每與人談論兵法戰略,總是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周圍的人都對他的軍事才能讚不絕口。 然而,趙括的父親趙奢卻深知兒子的問題所在。趙奢雖然認可趙括在兵法理論上的造詣,但他清楚地明白,戰爭絕非僅僅是紙上談兵。趙奢多次告誡趙括,實戰與理論有着天壤之別,切不可盲目自信。 後來,秦國進攻趙國,廉頗奉命抵禦秦軍。廉頗深知秦軍強大,採取了以守爲攻的策略,堅守陣地,不與秦軍正面交鋒。秦軍久攻不下,於是想出了反間計,派人在趙國散佈謠言,說廉頗膽小畏戰,不敢出擊,而秦軍最害怕的是趙括。 趙王聽信了謠言,決定撤下廉頗,任用趙括爲將。趙括走馬上任,完全拋棄了廉頗的防守策略,他自認爲熟讀兵書,深諳兵法,對秦軍的情況不屑一顧,信誓旦旦地要主動出擊,一舉擊敗秦軍。 但當趙括率領趙軍與秦軍交戰時,才發現戰爭的實際情況與他所想象的大相徑庭。秦軍佯裝敗退,誘使趙括率軍深入,然後截斷了趙軍的糧草補給,將趙軍重重包圍。趙括這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的失誤,但爲時已晚。最終,趙括所率領的四十萬趙軍全軍覆沒,趙國也因此元氣大傷。 趙括便是那談過其實之人,他雖然在談論兵法時表現出色,但其實際的作戰能力卻遠遠不足。他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對戰爭的複雜性和殘酷性缺乏足夠的認識,最終導致了慘痛的失敗。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切不可僅憑空談和理論就自以爲是,真正的能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磨練和檢驗。只有腳踏實地,結合實際情況,才能避免像趙括那樣談過其實,釀成不可挽回的大禍。

談過其實-成語圖片

談過其實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