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皇冠冕

成語拼音

táng huáng guàn miǎn

堂皇冠冕成語解釋

形容表面上莊嚴或正大的樣子。

典故出處

清·薛雪《一瓢詩話》四八人言應制、早朝等詩,從無佳作,非也。此等詩竟將堂皇冠冕之字。累成善誦善禱之辭,獻諛呈媚,豈有佳作?”

成語典故

將這手段使一個公爵使用,可見也是貴族的東西,堂皇冠冕。★魯迅《三閒集·通信》

成語造句

他總喜歡用一些看似正義的理由來爲自己的錯誤行爲辯解,實則不過是堂皇冠冕的藉口罷了。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鄭國的諸侯國。鄭國的國君鄭莊公,是一位極具智慧和謀略的君主。 當時,鄭國的周邊有許多小國,各國之間爲了爭奪土地和資源,時常發生戰爭和紛爭。鄭莊公一心想要擴大鄭國的領土和勢力範圍,爲此他精心策劃着每一步行動。 在一次與鄰國的交涉中,鄭莊公派遣了一位能言善辯的大臣前往。這位大臣在談判桌上,言辭華麗,義正辭嚴,表面上的每一句話聽起來都是爲了兩國的和平與友好。然而,其背後真正的目的卻是爲了鄭國能夠獲取更多的利益。 鄰國的君主和大臣們起初被這位鄭國大臣的話語所迷惑,覺得他所言極是,充滿了正義和公平。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發現,這看似公正合理的言辭背後,隱藏着鄭國的野心和算計。 鄭國的這位大臣,總是以一種堂皇冠冕的姿態出現,所說的話聽起來都是大義凜然,無可挑剔。但實際上,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實現鄭莊公擴張領土的計劃。 鄰國最終意識到了鄭國的真實意圖,雙方的關係變得緊張起來。戰爭一觸即發,而鄭國卻憑藉着之前精心佈置的謀略和策略,在戰爭中佔據了上風。 然而,鄭國這種以堂皇冠冕的藉口和手段來達到自己目的的做法,雖然在短期內獲得了利益,但卻在周邊國家中失去了信任和聲譽。其他諸侯國對鄭國開始充滿警惕和防備,不再輕易相信鄭國的任何承諾和說辭。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堂皇冠冕的外表下,未必就藏着真正的正義和善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警惕那些表面上說得冠冕堂皇,實際上卻心懷叵測之人。同時,我們自己也應該保持真誠和正直,不被虛僞的表象所迷惑,以真心對待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堂皇冠冕-成語圖片

堂皇冠冕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