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之末
成語拼音
- qiū háo zhī mò
秋毫之末成語解釋
- 鳥獸在秋天新長的細毛的尖端。比喻極微小的東西或極細微的地方。
典故出處
-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成語典故
- 戰國時期,齊宣王田闢想學齊桓公那樣做霸主,他向孟子請教如何才能做上霸王。孟子告訴他要用仁義道德的力量統一天下,同時要對國情明察秋毫,體察民情,現在是能幹不能幹的事情,而是您願幹不願乾的事情。
成語造句
- 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我們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看似秋毫之末的細節,因爲往往這些小細節可能會成爲決定成敗的關鍵。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強大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君主非常睿智,他善於傾聽大臣們的意見,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在這個國家裏,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工匠,他技藝精湛,能打造出各種精美的物品。一天,這位工匠得到了一塊珍貴的玉石,他決定用這塊玉石打造一件舉世無雙的作品。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精心雕琢,終於完成了一件巧奪天工的玉器。
這件玉器極其精緻,細微之處都處理得完美無瑕。當這件玉器被呈獻給君主時,君主對它愛不釋手,讚不絕口。然而,有一位大臣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這位大臣對君主說:“陛下,這件玉器固然精美,但我們不能只看到它表面的華麗,而忽略了一些細微之處。就像我們在治理國家時,不能只關注那些重大的事務,而對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視而不見。有時候,那些看似如秋毫之末的小事,也可能會引發巨大的影響。”
君主聽了大臣的話,陷入了沉思。他想起曾經有一次,就是因爲一個小小的疏忽,導致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危機。從那以後,君主更加註重細節,無論是國家大事還是日常瑣事,他都認真對待。
他開始派遣官員去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生活狀況,哪怕是一些細微的問題,他也要求官員們如實彙報並妥善解決。同時,在國家的治理政策上,他也進行了更加細緻的調整和完善。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國家變得更加繁榮昌盛。百姓們安居樂業,對君主的愛戴也日益深厚。而那位大臣的話也被人們銘記在心,提醒着大家不要輕視任何看似微小的事情。
正如《孟子·梁惠王上》中所說:“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意思是眼力能看清鳥獸秋天新生細毛的末梢,卻看不到整車的柴草。這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只關注那些顯而易見的大事,而忽略了那些看似細微的小事。有時候,正是這些細微之處,決定了事情的成敗和發展的方向。我們要保持敏銳的洞察力,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大局的細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如同這個國家的君主一樣,因爲重視了那些“秋毫之末”,最終實現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繁榮富強。
秋毫之末-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