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爲公

成語拼音

tiān xià wéi gōng

天下爲公成語解釋

原意是天下是公衆的,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後成爲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

典故出處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

成語典故

萬古千秋業,天下爲公器。★陳毅《湖海詩社開徵引》詩

成語造句

在一個理想的社會中,人們努力追求公平正義,以期實現天下爲公的美好願景。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華夏大地經歷着無數的變遷和演進。 傳說在堯的時代,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並非世襲,而是選賢任能。堯年老時,並沒有將首領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廣泛尋找真正有德行和才能的人來繼承。他看中了舜,舜出身貧寒,但爲人孝順、善良,而且極具智慧和領導才能。 舜在接受堯的考驗期間,展現出了非凡的品德和能力。他治理地方,使得百姓安居樂業;他處理事務,公正無私,深受人們的擁戴。堯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考驗,最終確定舜是能夠擔當大任的賢才,便將首領之位禪讓給了舜。 舜繼位後,同樣秉持着公正、爲民的原則治理天下。他任用賢能,關心百姓疾苦,努力消除社會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在舜的治理下,天下呈現出繁榮昌盛、和諧安定的景象。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一些人的私慾開始膨脹。到了夏朝,啓破壞了禪讓制度,將天下據爲己有,建立了家天下的世襲制度。這一轉變引發了社會的動盪和人們思想觀念的巨大變化。 但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們始終懷念着堯和舜時期那種“天下爲公”的美好時光。無數的仁人志士,在不同的時代,爲了實現“天下爲公”的理想而努力奮鬥。 孔子在他的學說中,倡導“仁政”,主張統治者應以天下蒼生爲重,公平公正地治理國家。他的思想影響了後世無數的學子和政治家。 到了近代,中國面臨着列強的侵略和內部的腐朽統治,無數的革命先烈挺身而出,爲了建立一個公平、正義、“天下爲公”的社會而拋頭顱、灑熱血。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追求公平正義、共同發展的時代。“天下爲公”的理念依然熠熠生輝,激勵着我們爲實現社會的公平、和諧,爲全人類的共同福祉而不懈努力。這一古老而崇高的理念,將永遠指引着我們前行的方向,讓我們共同爲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奮鬥。

天下爲公-成語圖片

天下爲公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