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怪
成語拼音
- tián bù zhī guài
恬不知怪成語解釋
- 指安然處之,不以爲怪。
典故出處
- 語出漢·賈誼《治安策》至於俗流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宋·蘇軾《謝中書舍人表》既任止於訓詞,故權移於胥史,恬不知怪,習爲故常。”
成語典故
- 日久相沿,恬不知怪,惜無有正之者。★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五
成語造句
- 他做了那麼多過分的事,周圍的人卻習以爲常,這種情況真讓人感到無奈,簡直就是恬不知怪。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羣樸實的百姓。這個小鎮雖然不大,但也有着自己的熱鬧與寧靜。
有一個名叫李四的人,家境還算殷實。他平日裏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總喜歡做一些投機取巧的事情。
有一次,鎮上來了一位外地的商人,帶來了一批珍貴的貨物。李四看到了商機,便動起了歪腦筋。他找到商人,巧言令色地與商人達成了一項看似有利可圖的交易。然而,這實際上是李四精心設計的一個騙局,他在交易中使用了各種不正當的手段,讓商人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鎮裏的人們知道了這件事情,都對李四的行爲感到不恥和憤怒。可李四卻不以爲意,依舊我行我素,甚至覺得自己的手段高明,心中毫無愧疚之感。
不久之後,李四又盯上了鎮裏的一塊公共土地。他暗中勾結了一些地痞無賴,企圖強行霸佔這塊土地。面對鎮裏百姓的指責和反對,李四不僅沒有退縮,反而變本加厲,使用暴力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時間一長,李四的種種惡劣行徑引起了衆怒。然而,讓人感到奇怪的是,李四對於大家的憤怒和指責竟然恬不知怪,依舊沉浸在自己的貪婪和自私之中。
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李四的惡行最終傳到了縣令的耳中。縣令經過一番調查,掌握了李四犯罪的證據,將他繩之以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應當秉持正直善良的品質,切不可像李四這般恬不知怪,爲了一己私慾而不擇手段。否則,終將會爲自己的惡行付出沉重的代價。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那些作惡多端卻不知悔改的人,往往都沒有好下場。我們應當以史爲鑑,時刻警醒自己,做一個有道德、有良知的人。
恬不知怪-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