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雪填井
成語拼音
- tiāo xuě tián jǐng
挑雪填井成語解釋
- 比喻勞而無功。
典故出處
- 唐·顧況《行路難三首》君不見擔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飯豈堪喫。”宋·釋正受《嘉泰普燈錄》多少癡禪和尚挑雪去填井。”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一直試圖通過這種不切實際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簡直就是挑雪填井,毫無成效。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李莊的小村莊。村子裏的人們大多以農耕爲生,生活雖然平淡但也安寧。
村子裏有一個名叫阿福的年輕人,他生性勤勞,卻總是夢想着一夜暴富。一天,阿福偶然聽到一個從遠方來的商人講述了在大城市裏做生意賺大錢的故事,心中便燃起了熊熊的慾望之火。
回到家中,阿福便開始籌劃自己的“致富大計”。他沒有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也沒有請教有經驗的長輩,便盲目地決定要去做絲綢生意。
阿福拿出了家中多年的積蓄,購買了一批絲綢。然而,由於他對絲綢的品質和市場需求一無所知,這批絲綢的質量並不被市場認可,幾乎無人問津。阿福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虧了一大筆。
但阿福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堅信只要自己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成功。於是,他又四處借債,再次購進了一批絲綢。結果依然不如人意,他的債務越來越多。
家人和朋友們都勸阿福放棄,踏踏實實種地過日子。可阿福卻聽不進去,他覺得自己只是運氣不好,只要再努力一點,就一定能翻身。
就這樣,阿福一次次地嘗試,一次次地失敗,就如同挑雪填井一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價,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收穫。他的家庭因爲他的執迷不悟而陷入了困境,妻子和孩子常常食不果腹。
終於,有一天,阿福在面對堆積如山的賣不出去的絲綢和債主們的逼債時,他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此時,一切都已經太晚了,他的家庭破碎,自己也揹負了沉重的債務,再也無法翻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講究方法和策略,不能盲目衝動。像阿福這樣不切實際地一味蠻幹,就如同挑雪填井,終究是徒勞無功,甚至會給自己帶來災難。正如古人云:“不務其前,而務其後,譬之猶緣木求魚也。”我們應當在行動之前深思熟慮,避免陷入無謂的困境。
挑雪填井-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