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生共死
成語拼音
- tóng shēng gòng sǐ
同生共死成語解釋
- 生死與共,形容情誼極深。
典故出處
- 《隋書·鄭譯傳》鄭譯與朕同生共死,間關危難,興言急此,何日忘之。”
成語典故
- 一對同生共死的戰友,肩並着肩;火熱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羅廣斌、楊益言《在烈火中永生》
成語造句
- 在戰爭年代,許多戰友之間的情誼深厚,他們誓言要同生共死,爲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標英勇奮戰。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戰亂時期,有兩個出身不同但志向相投的年輕人,一個叫陳義,是貧苦農家之子,每日辛勤勞作只爲餬口;另一個叫趙謙,出身富貴之家,卻毫無紈絝之氣。
陳義和趙謙相識於一次偶然的機會。當時,趙謙因躲避家中爲其安排的包辦婚姻而離家出走,途中遭遇劫匪,財物被搶,身受重傷。正巧陳義路過,他心地善良,不顧自身安危救下了趙謙,並將他帶回家中悉心照料。
在陳義的照顧下,趙謙的傷勢逐漸好轉。這段時間的相處,讓他們發現彼此都心懷正義,對這亂世中百姓的苦難深感同情,都渴望有朝一日能夠爲改變這世界出一份力。
於是,他們決定結伴闖蕩,尋找爲百姓謀福祉的道路。他們先是加入了一支義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無論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兩人始終並肩作戰,從未有過退縮之意。
然而,義軍內部出現了分歧和權力爭鬥。一些人開始爲了個人利益而不顧大局,甚至不惜出賣同伴。陳義和趙謙不願與這些人爲伍,毅然決定離開。
離開義軍後,他們四處奔走,幫助那些遭受戰亂之苦的百姓。有一次,他們所在的村莊遭遇敵軍的洗劫,陳義和趙謙挺身而出,組織村民抵抗。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他們毫不畏懼。陳義手持長刀,衝鋒在前,趙謙則在後方指揮,穩定軍心。
在這場戰鬥中,他們數次身陷絕境,但彼此從未放棄,始終堅信只要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戰勝敵人。最終,他們奇蹟般地擊退了敵軍,保衛了村莊。
經此一役,陳義和趙謙的名聲傳遍了周邊地區,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願意跟隨他們。他們深知責任重大,決定組建自己的隊伍,繼續爲百姓的安寧而戰。
一路走來,他們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生死考驗。但他們始終信守着當初的承諾,同生共死,不離不棄。他們的故事成爲了人們口中的傳奇,激勵着更多的人在困境中堅守信念,勇敢前行。
正如古人云:“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陳義和趙謙用他們的行動詮釋了同生共死的真諦,成爲了那個時代的英雄典範。
同生共死-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