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合力
成語拼音
- tóng xīn hé lì
同心合力成語解釋
-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典故出處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艱難的挑戰,大家摒棄分歧,最終同心合力地克服了困難,取得了成功。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戰國時期,有一個相對弱小的諸侯國面臨着巨大的危機。這個諸侯國四周強敵環伺,國內又遭遇了連年的災害,百姓生活困苦,國家的存亡危在旦夕。
此時,國內有兩位大臣,一位名叫李忠,另一位名叫王義。李忠出身武將世家,英勇善戰,心懷報國之志;王義則是文官出身,足智多謀,一心爲百姓謀福祉。
面對國家的困境,李忠向國君進言,主張整頓軍備,加強軍事訓練,主動出擊,以攻爲守;王義則認爲當務之急是安撫百姓,發展農業,增強國力,不宜輕易動武。兩人的觀點起初大相徑庭,朝堂之上常常爭論不休。
然而,隨着局勢的日益嚴峻,外敵的威脅愈發迫近,李忠和王義逐漸意識到,他們的分歧並非不可調和,而是可以相互補充。於是,他們決定摒棄前嫌,攜手合作。
李忠按照王義的建議,在加強軍事訓練的同時,積極組織士兵參與農業生產,以減輕百姓的負擔;王義則協助李忠制定戰略戰術,爲軍隊籌備糧草物資。
在一次抵禦外敵入侵的戰鬥中,李忠率領將士們衝鋒陷陣,奮勇殺敵。王義則在後方組織百姓支援前線,保障了軍需物資的供應。在戰鬥的關鍵時刻,王義想出了一條妙計,成功地迷惑了敵軍,爲李忠的軍隊創造了絕佳的進攻機會。最終,他們同心合力,一舉擊退了來犯之敵,保衛了國家的安全。
經此一役,這個諸侯國不僅成功地化解了危機,還贏得了周邊國家的尊重。而李忠和王義也成爲了國家的中流砥柱,他們的名字被百姓傳頌,他們同心合力的故事更是成爲了美談。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事例都證明了同心合力的重要性。就如同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同心合力,方纔在亂世中闖出一番天地;又比如唐朝時期,君臣一心,同心合力,開創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繁榮局面。同心合力,能讓弱小變得強大,能讓困境轉爲順境,能讓不可能變爲可能。只要衆人齊心,其利斷金,便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實現偉大的目標。
同心合力-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