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安旦夕
成語拼音
- tōu ān dàn xī
偷安旦夕成語解釋
- 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時間短。只圖眼前的一時安逸。
典故出處
- 三國魏·鍾會《移蜀將吏士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俱碎。”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國家面臨如此多的困難,有些人卻還在爲了個人私利偷安旦夕,實在令人痛心。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衛國原本國力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衛國的君主漸漸變得昏庸無能,沉迷於酒色之中,對國家的政務置之不理。
周邊的諸侯國看到衛國的君主如此墮落,紛紛起了覬覦之心。其中,強大的鄰國晉國開始不斷地侵犯衛國的邊境,掠奪衛國的資源和土地。
衛國的大臣們心急如焚,紛紛向君主進諫,希望他能振作起來,整頓軍備,抵禦外敵。但這位君主卻不以爲然,認爲只要暫時能夠維持表面的和平,讓他繼續享受當下的安逸生活,其他的都不重要。
衛國的將軍們雖然有心抵抗外敵,但由於君主不肯撥發足夠的軍費和物資,導致軍隊的裝備陳舊,士兵們士氣低落。
在這樣的情況下,晉國的軍隊越發肆無忌憚,他們步步緊逼,衛國的領土不斷縮小。
衛國的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怨聲載道,對君主的昏庸和無能感到憤怒和失望。
然而,衛國的君主依舊不爲所動,他每天依舊過着偷安旦夕的生活,彷彿國家的危機與他毫無關係。
終於,在一次大戰中,衛國的軍隊由於寡不敵衆,被晉國打得落花流水。衛國的都城也被敵軍攻破,君主淪爲了階下囚。
曾經繁榮昌盛的衛國,就這樣因爲君主的偷安旦夕,貪圖一時的安逸,而走向了滅亡。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在面對困難和危機時,不能只顧眼前的安逸,而應該有長遠的眼光和堅定的決心,積極應對,否則就會像衛國的君主一樣,最終落得悲慘的下場。偷安旦夕,只能帶來短暫的虛幻安寧,卻無法避免最終的災難。
偷安旦夕-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