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井下石

成語拼音

tóu jǐng xià shí

投井下石成語解釋

看見人要掉進陷井裏,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頭。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典故出處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成語典故

草野朋友,沒有什麼政治的約束,平時追逐酒肉,事情一來,就投井下石。★梁斌《播火記》一六

成語造句

他如今陷入困境,周圍那些人不但不幫忙,反而投井下石,實在令人心寒。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兩個家族:李家和王家。李家世代經商,家境殷實;王家則以農耕爲主,生活平淡但也算安穩。 起初,兩家關係還算和睦,常有往來。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鎮上的商業競爭愈發激烈。李家的生意受到了一些外來商戶的衝擊,逐漸陷入困境。 就在這時,王家的兒子王朗在一次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被朝廷任命爲當地的官員。王朗上任後,一心想要做出一番政績。而李家爲了挽回生意上的頹勢,不得不採取一些冒險的手段,其中一些做法甚至觸犯了當時的法規。 王朗得知此事後,心中糾結不已。一方面,他與李家多年的交情讓他有些不忍下手;另一方面,作爲官員,他又必須維護律法的尊嚴。最終,在身邊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慫恿下,王朗決定對李家嚴懲不貸。 他下令查封了李家的商鋪和家產,李家頓時陷入了絕境。曾經的富貴之家瞬間變得一貧如洗,李家上下老小都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絕望之中。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結束。鎮上一些平日裏嫉妒李家富有、眼紅他們生意興隆的人,看到李家落難,紛紛趁機落井下石。他們在街頭巷尾散佈各種關於李家的謠言,說李家是罪有應得,甚至還編造出一些莫須有的罪名。 有的商戶趁機壓低價格收購李家的產業,有的債主則上門逼迫李家還債,絲毫不留情面。李家在這重重打擊之下,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就在這最艱難的時刻,李家的長子李明站了出來。他深知家族的困境,但他沒有被打倒。他四處奔走,收集證據,證明李家的一些違規行爲並非有意爲之,而是被競爭對手陷害。 經過一番努力,李明終於找到了一些關鍵的證據,並將其呈交給了上級官員。上級官員經過仔細審查,發現了其中的冤情,對王朗的處理方式進行了糾正,並對那些趁機投井下石的人予以了懲處。 最終,李家得以重振家業,而王朗也從這次事件中吸取了教訓,明白了在處理事情時不能被他人左右,更不能忘卻昔日的情誼。而那些曾經投井下石之人,則成爲了人們口中的反面教材,被後世所詬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他人遭遇困境時,我們應當保持善良和同情,而不是落井下石,否則終將受到道德的譴責和懲罰。

投井下石-成語圖片

投井下石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