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食握髮

成語拼音

tǔ shí wò fā

吐食握髮成語解釋

比喻爲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同吐哺握髮”。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周公爲了招攬天下賢才,日夜操勞,對待賢士極爲謙恭,以至於到了吐食握髮的程度。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聲名遠揚的君王,他就是周公旦。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後不久便去世了,繼位的周成王年紀尚幼,根本無法處理國家大事。在這關鍵時刻,周公旦挺身而出,毅然肩負起輔佐成王、治理國家的重任。 周公旦爲了周朝的穩定和發展,可謂是殫精竭慮。他制定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規範了周朝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秩序。爲了能及時處理各種政務,他經常是廢寢忘食。 很多時候,周公旦正在喫飯,只要有人前來求見,向他彙報事情或者尋求建議,他就會立刻把口中的食物吐出來,絲毫不敢耽擱,先去接待來訪者,耐心傾聽他們的問題,並給出明智的解決方案。甚至有時候,他正在洗頭,聽到有人求見,便會用手握住溼漉漉的頭髮,趕緊出來處理事務,生怕因爲自己的延誤而給國家和百姓帶來損失。 周公旦的這種勤勉和負責的態度,贏得了百姓的敬愛和大臣們的尊重。然而,也有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在成王面前惡意中傷周公旦,說他心懷不軌,妄圖篡奪王位。年幼的成王一時被讒言迷惑,對周公旦產生了懷疑。周公旦爲了避免引起更大的誤會和紛爭,主動離開了京城,退隱到了外地。 但是,周公旦的離開並沒有讓周朝的局勢好轉。相反,由於失去了他的精心治理,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國家陷入了混亂。成王這才意識到周公旦的重要性和忠誠,於是派人將周公旦請回京城。周公旦不計前嫌,繼續全心全意地輔佐成王,最終使得周朝走向繁榮昌盛。 周公旦“吐食握髮”的精神,成爲了後世傳頌的佳話。他的事蹟告訴我們,身居高位者應當心懷天下,以百姓爲重,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辭辛勞,盡心盡力。這種精神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激勵着無數仁人志士爲了國家和民族的繁榮富強而不懈努力。

吐食握髮-成語圖片

吐食握髮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