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賢讓能

成語拼音

tuī xián ràng néng

推賢讓能成語解釋

推舉薦;讓謙讓。舉薦賢人,讓位於能者。

典故出處

《尚書·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

成語典故

在朝之士相讓於上,草廬之人鹹皆化之,推賢讓能之風從此生矣。★《晉書·劉寔傳》

成語造句

在公司的管理層選拔中,大家都展現出了高風亮節的品質,積極推賢讓能,最終選出了最合適的領導。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諸侯國中,有兩位出類拔萃的臣子,分別叫李賢和王能。 當時,這個諸侯國正面臨着一系列的危機。國內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困苦;外部又有強敵環伺,虎視眈眈。國君爲此憂心忡忡,急需賢能之士挺身而出,爲國家出謀劃策,排憂解難。 李賢自幼聰慧過人,飽讀詩書,對治國理政有着獨到的見解。他心懷天下,一心想要爲國家和百姓謀福祉。王能則是一位實幹家,有着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才能,在處理政務和軍事方面都表現出色。 當國家面臨困境時,李賢和王能都毫不猶豫地投身於解決問題之中。李賢憑藉着自己的智慧,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旨在改善民生,發展經濟。他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疾苦,所提之策皆切中要害。 王能則帶領士兵加強邊境防禦,多次擊退來犯之敵。他身先士卒,與士兵們同甘共苦,在軍中威望極高。 在兩人的努力下,國家的局勢逐漸穩定,開始有了復甦的跡象。然而,就在這時,一個重要的職位空缺了出來,這個職位對於國家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國君在考慮人選時,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李賢和王能都深知這個職位的重要性,也都認爲對方比自己更適合。李賢對國君說:“王能兄在軍事和政務上的才能遠勝於我,此職位非他莫屬。”王能則迴應道:“李賢弟的謀略和智慧乃國家之幸,這職位應由他擔當。” 兩人相互推讓,都不肯接受這個職位。他們的行爲讓國君深受感動,也讓朝中的大臣們敬佩不已。最終,在國君的一再勸說下,王能接受了這個職位。但他深知這是李賢的推賢讓能之舉,於是在任職期間,更加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 在李賢和王能的共同努力下,這個諸侯國日益強大,百姓安居樂業,外敵也不敢輕易來犯。他們推賢讓能的事蹟被後世傳頌,成爲了美談。這也讓我們明白,在面對利益和榮譽時,能夠推賢讓能,以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爲重,纔是真正的賢能之士。

推賢讓能-成語圖片

推賢讓能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