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廉懦立
成語拼音
- wán lián nuò lì
頑廉懦立成語解釋
- 使貪婪的人能夠廉潔,使怯弱的人能夠自立。舊時形容感化力量之大。
典故出處
- 《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這位清正廉潔的官員以身作則的影響下,當地官場風氣大爲改觀,真可謂是達到了頑廉懦立的效果。
成語故事
- 在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紛爭不斷,社會動盪不安。
有一個小國,其君主昏庸無道,沉迷於酒色,不理朝政。官員們貪污腐敗,欺壓百姓,致使民不聊生。
在這個國家的一個縣城裏,有一位名叫李廉的官員。他原本出身貧寒,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聰明才智,一步步爬上了高位。然而,權力和財富漸漸腐蝕了他的心靈,他開始收受賄賂,與其他貪官同流合污。百姓們對他敢怒不敢言。
與此同時,縣城裏還有一位名叫張懦的書生。他飽讀詩書,心懷正義,一心想要爲國爲民做些事情。可是,面對官場的黑暗和腐敗,他感到十分無奈和沮喪,覺得自己勢單力薄,無法改變現狀,漸漸地也失去了抗爭的勇氣。
直到有一天,這個國家發生了一場嚴重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李廉和其他官員卻依然只顧着自己享樂,對百姓的苦難視而不見。
這時,一位名叫趙義的俠士挺身而出。他走遍各地,呼籲百姓團結起來,向官府抗議,要求開倉放糧,拯救災民。張懦被趙義的義舉所感動,重新燃起了內心的正義之火,決定加入他們的行列。
在趙義、張懦等人的帶領下,百姓們紛紛響應,聚集在縣衙門口。李廉看到羣情激奮的百姓,心中開始感到恐懼。最終,在巨大的壓力下,李廉不得不答應百姓的要求,開倉放糧。
經過這次事件,李廉深受觸動,他意識到自己過去的錯誤,開始痛改前非,廉潔奉公,盡心盡力地爲百姓做事。而張懦也不再懦弱,勇敢地站出來,與腐敗勢力作鬥爭。
他們的轉變在當地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其他官員也紛紛效仿,改過自新。這個縣城的風氣煥然一新,百姓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後來,人們說起這段故事,便用“頑廉懦立”來形容那些原本貪婪、懦弱的人在正義的感召下,能夠改過自新,變得廉潔正直、勇敢堅強。這個成語也成爲了後人傳頌的佳話,激勵着人們堅守正義,追求美好的品德。
頑廉懦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