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漏吞舟

成語拼音

wǎng lòu tūn zhōu

網漏吞舟成語解釋

網漁網,比喻法網;吞舟吞舟的大魚,比喻大奸。網裏漏掉吞舟大魚。比喻法律太寬,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網。

典故出處

《史記·酷吏列傳序》網漏於吞舟之魚,而吏治焌焌,不至於奸,黎民艾安。”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某些混亂的時期,執法不力,導致罪犯逍遙法外,出現了網漏吞舟的局面。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一個時期,天下動盪,政權更迭頻繁。有一個國家,其君主一心想要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於是大力推行改革,整頓吏治。 這位君主廣納賢才,其中有一位名叫李賢的大臣備受器重。李賢爲人正直,一心爲公,對於朝廷中的腐敗現象深惡痛絕。 在一次官員考覈中,李賢發現了一些令人震驚的事情。一些官員貪污受賄、欺壓百姓,罪行累累。然而,由於這些官員在朝中相互勾結,形成了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以往的查處往往只是流於表面,無法真正將他們繩之以法。 李賢深知此事關係重大,若不徹底解決,國家的根基必將受到動搖。於是,他不顧個人安危,收集證據,向君主進諫。 君主聽聞後,大爲震怒,下令嚴查。可是,在查處的過程中,卻遇到了重重阻力。那些有罪的官員利用各種手段掩蓋罪行,甚至買通了負責查處的官員。最終,雖然懲治了一些小嘍囉,但真正的罪魁禍首卻逍遙法外。 這就猶如“網漏吞舟”,那些犯下大罪的人像巨大的魚,從本應嚴密的法網中逃脫。百姓們對此怨聲載道,對朝廷失去了信任。 君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再次痛下決心,重新任命了一批清正廉潔的官員負責此事,並給予李賢極大的權力。他們不畏強權,經過一番艱苦的鬥爭,終於將那些罪大惡極的官員一一懲治,還國家一個清明的政治環境。 從此,這個國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國力逐漸強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治理國家、管理社會時,必須要有嚴密公正的法律和制度,絕不能讓那些罪大惡極之人逃脫制裁,否則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就如同歷史上的諸多朝代,如果不能做到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就會陷入混亂和衰敗。只有確保法律的公正和嚴格執行,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讓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

網漏吞舟-成語圖片

網漏吞舟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