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義

成語拼音

wēi yán dà yì

微言大義成語解釋

微言精當而含義深遠的話;大義本指經書的要義,後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語言裏的深刻的道理。

典故出處

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書》及夫子歿而微言絕,七十子卒而大義乖。”《漢書·藝文志》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

成語典故

他們解經,只重微言大義;而所謂微言大義,其實只是他們自己的歷史哲學和政治哲學。★朱自清《經典常談·尚書第三》

成語造句

他平日裏的一番話看似尋常,細細琢磨之後才發現其中微言大義,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成語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盪不安,思想文化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當時,各國的君主都在尋求治國之道,以圖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一位名叫孔丘的思想家,他心懷天下,立志要爲蒼生謀福祉。 孔子一生周遊列國,傳播自己的學說和理念。他沒有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與弟子們交流,對各種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路問他:“先生,如果衛國的國君請您去治理國家,您首先會做什麼?”孔子回答說:“必也正名乎!”子路不以爲然,覺得這算什麼要緊的事。孔子卻鄭重地說道:“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這看似簡單的回答,實則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孔子所強調的“正名”,並非只是表面的名稱問題,而是關乎社會秩序、道德規範和治理原則的根本。 又有一次,魯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季氏家族擅自享用了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八佾之舞。孔子聽聞後,嘆息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這簡短的話語,傳遞出孔子對破壞周禮行爲的憤怒和譴責,也反映出他對於禮崩樂壞局面的憂慮。 孔子的言論,常常言簡意賅,卻能以小見大,發人深省。他的教誨,沒有華麗的辭藻和冗長的論述,但每一句都飽含着對社會、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對道德、倫理的堅定追求。 比如他曾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區區幾個字,就清晰地指出了君子與小人在爲人處世方面的本質區別。 孔子的這些微言,初聽或許平常,但細細品味,便能領悟其中的大義。他的思想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那個時代,也爲後世留下了無盡的智慧寶藏。他所倡導的仁愛、禮義、忠信等觀念,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進程,成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 正是因爲孔子能夠以微言傳達大義,他的學說才得以流傳千古,成爲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基石。

微言大義-成語圖片

微言大義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