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德不卒

成語拼音

wéi dé bù zú

爲德不卒成語解釋

卒完畢,終了。指沒有把好事做到底。

典故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公,小人也,爲德不卒。”

成語典故

快呀,請指示我!莫要爲德不卒”!★魯迅《三閒集·通信》

成語造句

他起初承諾會幫助我們完成這個項目,可到了關鍵時刻卻臨陣退縮,這種爲德不卒的行爲令人失望。

成語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李義的謀士。李義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他自幼聰慧,勤奮好學,憑藉着自身的努力和才華,在當地小有名氣。 當時,各國紛爭不斷,李義渴望能夠憑藉自己的智慧爲國家和百姓做出一番貢獻。他四處遊歷,尋找能夠施展抱負的機會。 終於,李義得到了一個小國君主的賞識,被招入宮中擔任謀士。李義深感責任重大,他盡心盡力地爲君主出謀劃策,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在他的輔佐下,這個小國逐漸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李義漸漸被權力和財富所迷惑。他開始利用自己的地位謀取私利,收受他人的賄賂,爲一些不法之徒提供庇護。 君主得知了李義的這些行爲,十分生氣,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斥責。李義起初感到羞愧和悔恨,發誓要改過自新,重新爲國家和百姓盡心盡力。 君主念及他過去的功勞,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可是,李義並沒有真正地痛改前非,只是在表面上做出了一些改正的姿態。沒過多久,他又故態復萌,甚至變本加厲地做出更多損害國家和百姓利益的事情。 最終,這個小國因爲李義的胡作非爲而陷入了混亂和危機之中。百姓們怨聲載道,對李義的行爲深惡痛絕。而李義也因此身敗名裂,遭到了衆人的唾棄。 李義原本有着爲國家和百姓謀福祉的良好初衷,也曾經做出過一些有益的事情,然而他卻未能始終堅守正道,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爲,最終落得個爲德不卒的下場。他的故事成爲了後世的一個教訓,提醒着人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初心,堅守道德底線,否則就會像李義一樣,雖有一時之善,卻終因不能持之以恆而功虧一簣。

爲德不卒-成語圖片

爲德不卒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